云南小语种人才培养扩规模提质量,力争3年后全省高校在学学生规模达到10万人
“云南东南亚南亚语种(以下简称‘小语种’)人才培养工作在全国和东南亚南亚国家具有较大影响力,力争通过3年努力,全省小语种在学学生规模达到10万人;各学校学习学生要尽快达到在校学生人数的20%。”6月28日,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华山在首次云南省高等学校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工作推进会上指出:“小语种人才培养是云南高校办学的特色,省教育厅将通过小语种的专门项目,及‘质量工程’项目等,不断加大投入,让更多人学,学得更好。”
据悉,为实现云南小语种人才培养扩规模提质量的目标,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实力,云南将启动小语种教师特岗计划、优秀翻译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优秀学生留学项目、双学位双专业优秀毕业生奖学金项目,优先支持小语种教师列入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计划,重点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师资、教学、科研方面加快发展,新设小语种教材发行基金、优秀翻译人才奖学金、优秀毕业学生奖学金,继续加快小语种人才培养示范点建设、开展精品课程立项建设和口语比赛,启动开展等级证书考试。
从今年开始,云南每年将派20-30名小语种优秀教师出国培训,将奖励50名双学位、双专业优秀毕业生,从全省高校小语种专业在学学生中遴选100名高年级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到语言对象国学习。
“今年,昆明医科大学及时与省卫生厅等相关部门积极沟通协调,解决了卫生部门在毕业生录用考核时只认英语成绩的问题,为学生学习泰语解除了后顾之忧,这种做法值得我们肯定和学习。”朱华山在讲话中要求,各高校一定要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超前意识,专门成立由学校一把手任组长的小语种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学校要设立专项资金,确保专业、师资、课程、教材、教研室建设以及办学条件、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经费得到完全落实;要从本校实际出发,尽快制定完善包括专业、师资、课程、教材、教研室建设以及办学条件、科学研究等的小语种人才培养规划,在这之前要迅速制定并上报工作计划。省教育厅将成立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对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工作加强指导检查,并将这块工作列入对高校的相关考核当中。
据介绍,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云南省高校小语种人才培养在规模、质量、办学条件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云南学习小语种的高校在校生近3.5万人,从事小语种教学的教师约330余人(包括外聘教师70余人)。全省66所普通高校中,已有43所高校开设了62个小语种专业,其中,24所本科院校设有30个专业点,19所高职高专院校设有32个专业点;泰语共设26个,老挝语7个,缅甸语11个,越南语16个,柬埔寨语2个,当中有省级重点建设小语种专业点11个。
云南民族大学开设小语种专业已开设有泰语、缅甸语、越南语、老挝语、柬埔寨语、马来西亚语、印度尼西语、印地语共8个语种的本科专业,拥有全国最为齐全的“东南亚语种群”,并最先在云南省形成“南亚语种群”,是全国为数不多、全省唯一拥有“亚非语言文学”硕士点的高校。
(省教育厅新闻中心杨曙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