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武汉市政府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管理办公室公布2012就业白皮书,通过大量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武汉地区2011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这是武汉市第二年以白皮书的形式,对外介绍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去年,该市首次用“非失业率”描述大学生就业状况,涵盖“就业率+升学考研率+出国留学率”。据称,武汉地区201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历史新高,为267703人,其中本科生114961人、专科生123781人、硕士生25661人、博士3300人,非失业率达89.61%。这支武汉规模最大的高校毕业大军,近九成有“事”可做。
与上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相比,2011届毕业生考研率仍然维持在高水平,本专科毕业生留在武汉的就业比例下降,研究生留汉比例处于高位。武汉市毕办主任王星分析,武汉市人才正面临“洗牌”局面,近七成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最低学历要求为本科。总体来看,对硕博毕业生、七大新兴战略产业等高层次人才需求较大,而一般制造业、加工业需求则向周边中小城市扩散。
硕士月薪3872元 本科月薪2983元
根据昨日发布的就业报告,武汉地区2011 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2983元,专科毕业生2123元,硕士研究生3872元。相比2010届,前两项分别增加了56元、119元。业内人士认为,物价上涨是导致薪资升高的原因之一。武汉市毕办主任王星介绍,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武汉高校毕业生薪资水平属中上等。
本科各专业中,毕业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是经济学,月收入为3421元;其次是工学,月收入3353元;最低的是教育学,月收入仅2742元。
行业间的贫富差距明显。金融服务行业应届高校毕业生收入继续领跑,平均月收入3321元,紧随其后的是IT行业,平均月收入达3253元。而房地产行业由去年第3名跌落至第5名,月平均收入2837元。制造业收入维持在较低水平,月均2347元。
即使入职相同行业,不同部门间的收入差距也较大。从总体看,高校毕业生薪资起点呈现“研发岗”>“销售岗”>“职能岗”>“行政岗”的总体态势。
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中,应届高校毕业生工资最高的是外资企业,达2500元以上的占到62.3%,达5000元以上的占到8.2%。接近半数的应届毕业生,工资水平集中在1500元-2500元之间。
留汉本科生减少 人才面临重新洗牌
“孔雀东南飞”已成过去,武汉正成为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大磁场。报告显示,2011届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中,47.04%的本科生和专科生选择留在武汉就业,39.93%的硕士和博士生愿意在武汉发展,远高于赴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等地的就业比例。
不过,相比2010届本科和专科生50.7%留汉工作的情况,王星认为,本科生留汉人数、比例有所减少,原因在于近年来武汉周边城市发展迅猛,吸引了大批市州的生源回归家乡就业;另一方面,光谷、沌口等高新区需求旺盛,留汉的硕士和博士生增加,“两个变化调整了武汉的人才结构,有向高端化发展、重新洗牌的趋势。”
在武汉地区2011届硕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单位中,就业排名前三位分别是:事业单位37.34%,民营企业24.52%,国有企业20.98%。其中,对于博士生而言,事业单位就业率高居81.10%。
创业积极性不高 人数比例不足1%
创业是高知人群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据昨日发布的就业报告显示,武汉地区2011届本专科高校毕业生创业热情虽高,但“实战”的人数并不多,在汉自主创业人数781人,占毕业生在汉就业总人数比例的0.88%。
不过,本科生的创业热情明显高出硕博毕业生。报告称,本科毕业生在汉自主创业691人,占本科毕业生在汉就业总人数比例的1.62%;专科毕业生自主创业90人,占专科毕业生在汉就业总人数比例的0. 2%;而硕博毕业生创业比例仅为0.16%。
王星分析,大学生自主创业难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毕业生创业知识和技能不足;其次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氛围;第三,团队组建困难大;第四,缺乏创业指导,选项困难,生存型创业项目多,发展型创业项目少;第五,政策支持不足,创业基地数量少,在资金、场地等方面存在实际困难。
光谷成引才磁场 新兴产业求才若渴
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知识结构提出更高要求。战略新兴产业扎堆的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也成为新的引才磁场,去年吸引毕业生的增幅历年最高。
报告称,2011年到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就业毕业生2525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802人(占2011届毕业博士研究生24.3%),较2010届增长22.97%;硕士研究生3712人,较2010届增长19.76%;本科生9437人,较2010届增长8.74%;专科生11299人,较2010届增长16.80%。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