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今年山东省的“ 高考招生大战”,出现了5大新现象。
现象一
财经院校"挤破头"好找工作是最大理由
“我孩子文科考了592分,上山经、山财有没有希望?”6月25日,高考成绩公布的第二天,不少家长到“2010年山东高招咨询会”打探消息。“宁愿上山经山财,也不愿读一般的一本院校!”不少成绩超过一本线但上一本名校无望的考生纷纷表达了这样的意愿。
对此,山东经济学院招生人员分析说,财经院校走热跟当前经济发展的大形势有关。一方面,我国对财经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毕业生就业率高,越来越多的人也更愿意从事财经类工作;另一方面,财经院校也在积极加强专业建设和品牌塑造,不仅全力提高教学质量,更针对市场需要培养专门人才,从而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现象二
师范院校“吃不饱”“零投档”现象频出
在一本一志愿投档时,我省共有12所高校(含分校)参加本批次录取,有5所院校出现未录满现象,其中就包括两所师范类院校:山东师范大学(理科)、曲阜师范大学(文、理科)。
7月19日,我省本科二批二志愿投档,师范类院校大多出现了“吃不饱”的情况。唐山师范学院、廊坊师范学院、辽宁师范大学、鞍山师范学院等52所院校则分别出现了未录满的现象,其中有的差额很大,像唐山师范学院理科计划10人,竟然出现零投档的现象!
对此,省招考院招生专家解释说,究其原因,还是一个如何就业的问题,现在省城一个普通中学的教师招聘条件都拔高到了“博士级别”,考上一所普通的师范院校面临的就业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尽管师范院校在录取分数、学习费用等方面有些优惠条件,但当前仍没有改变这种师范院校招生难的现实。即使志愿报考师范院校的考生 ,其各自的心态也是比较复杂的,有因自身学习水平不高担心考不上好大学的,有考虑家庭生活条件比较困难的,还有的只是想把到师范院校上学当做一个考研“跳板”……
现象三
地方学院缺额大城市吸引力不够大
在今年我省的“高招大战”中,地方学院在录取投档上缺额较大。从本科二批一志愿投档情况看,省内的7所地方学院中只有潍坊学院的文理科计划刚刚报满,其他6所院校的文理科均未报满,而且缺额较大,呈现出“吃不饱”的状况。
据统计,滨州学院文科计划招收369人,仅投出190人;理科计划812人,仅投出441人。济宁学院文科计划508人,仅投出71人;理科计划1030人,仅投出145人。同时,省外的一些地方学院缺额现象也比较突出。
省招考院专家认为,山东考生相对比较“恋家”,多把目标锁定在找工作容易一些的“家门口”院校。其中,“宁愿省内读个二本,也不愿出省读一般的一本”、“宁愿在济南上个好专科,也不想去小城市读三本”等心理对考生影响也不小。近年来,该类院校尤其是其中的隶属中小城市的非名牌学校,因为学校知名度较低、地理位置环境一般、城市吸引力较差,本身就很难吸引考生的注意力,再加上不少专业就业有局限性而前景也不被看好,所以考生和家长放弃了它们。
现象四
农林院校"喊饿"偏见是根源
今年,农林类大学投档也不理想。在一本一志愿的投档中,中国农业大学文科(140/115)、理科(310/258),沈阳农业大学的理科(40/5),东北农业大学的文科(9/3)、理科(62/39),山东农业大学的文科(575/393)、理科(4246/1244)均未录满。其中,山东农业大学的理科缺额高达3002人!
招生专家表示,农林院校向来存在招生难的问题,这是社会对农业院校的误解造成的,大批考生尤其是城市孩子报考时根本不考虑农林院校。
现象五
去大医院就业难地方医学院校遇冷
医药类院校尤其是“地方非名牌医学院”今年普遍遇冷,这一点在本科二批投档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在整个高考录取过程中,省内名牌医药类院校招生还算不错,但知名度不高或是交通不便的外地医学院校是“一冷到底”。
专家分析认为,地方医药类院校遇冷,不被考生及家长青睐,根本原因还是就业因素,其中充分体现了考生“如果上这些学校就业困难”的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