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快速导航 投稿说明 学历验证 志愿填报
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动态 > 高考资讯 > 山东省

山东:2010年高考理综物理科试题评价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10-06-10文章来源: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作者:未知

  2010年理科综合物理试题很好地体现了“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优秀学生、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有利于考试公平、公正、科学、规范、安全”的命题原则,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学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在充分考虑了中学教学实际的基础上,突出了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性、选择性、时代性特征,对于减轻学生负担、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突出学生素质和能力考核的新课改理念,做出了鲜明、具体、生动的诠释和展现。试题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考试更加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卷考查的知识内容覆盖了《考试说明》中必修部分的所有二级考点和绝大多数一级考点,以及选修部分的大部分考点。各部分内容所占比例合理,考查重点突出,全卷无偏题、怪题、超纲题。试题立意鲜明,设计科学合理,题意清晰明确,试卷的测试长度适中,难度与区分度的梯度层次平稳,相信对中学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促进作用。

  试卷全面考查了五种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考查层次清晰,情境设计新颖巧妙,能力考查要求与题型的功能有机统一。

  试卷主要有以下特点:

  1、稳中有变,敢于创新,控制难度和区分度

  今年的“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覆盖面较宽,比例合理,难易得当;试卷结构仍保持稳定,各题型所占分值基本不变。在实验题的设计上仍采用一个力学实验、一个电学实验的模式来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同时试题涉及的物理过程和背景材料也大多是常规、典型、为考生所熟悉的,但考查的角度及呈现方式均有创新。这些都体现了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命题思想。

  通过分层次、多角度设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试题形式更加灵活,同时也使不同认知层次的考生都有所收获,既保证了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也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如第23题第(1)问分别从实验方法的选择、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实验方案的评价来分层设问。第25题,第(1)问大部分考生都能完成,第(2)(3)问则对分析综合能力和物理规律的归纳能力要求较高,第(4)问是在第(2)(3)问的基础上进一步考查了考生运用物理图象表达物理规律的能力,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题入门容易,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得到不同的分数,而要完全答对则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2、知能并重,形式多样,注重考查科学素养

  试题着重考查了考生对高中物理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重点考查了考生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和基本科学素养。在考查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同时,体现了高考命题者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对考生学科素养和能力的考查立意新颖、不落俗套,这就要求中学物理教学摆脱题海战术,重视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教学和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以此来引导中学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摆脱机械训练、题海战术的现状,从而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第23题的第一小题是一个探究性实验,侧重考查考生的创新与探究能力,以及开放性思维能力。实验的过程设计、数据处理等都需要在题目所给的信息中挖掘整理,多数器材(如木板、矿泉水瓶、铅笔等)均选自于日常生活用品,没有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或缺乏动手能力的考生,在解答本题时,会很不适应。第二小题考查在一定的实验理论基础上的实验操作及动手能力。电路连接、故障排查方法,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没有过多涉及,但却是在实验时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考生应当掌握的一项基本实验技能。本题侧重的是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考查了考生是否真正到实验室做过实验,动手能力如何,运用实验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若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就抓住了关键。

  第24题在能力要求上的难点在于考生能否把整个过程梳理清晰,各运动过程之间能否精准衔接。很多环节都能体现考生的学科素养。物理基础不扎实、物理素养不高的考生,很难完整地解答本题。该题的第一问是求解外力的作用时间,是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考生可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法,思维量、运算量、作答量都不同,科学素养较高、能力较强的考生会选择更便捷的方法迅速且正确的得到答案,体现了对考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的考查,更加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第25题在能力要求上是全卷的制高点,能力考查方式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层层递进,四问之间密切联系,第一问是特例,二、三问是通式,而第四问则集前几问规律之大成并进一步延伸。二是对数学能力要求高,数学归纳的思想在第二、三问中都体现得很充分。三是开放性的作答方式,在第四问中重视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而淡化了部分细节要求,这就给了尖子学生更自由的施展能力的空间。

  3、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引导教学方式多样化

  试题以生活、生产实际和科学前沿为背景,关注科学发展现状,渗透科学研究方法。

  实验题联系实际和科学探究,命题重视课本上实验,但又不是简单照搬,而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通过改进和创新,试题更加贴近生活、接近实际,更能准确考查学生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实验题第(1)小题以教材上所要求的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为原型,经过改进来考查考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实验材料简单易取、实验方案切实可行。这个既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且带有一定开放性的设计性实验,展示了选材开放式的命题倾向,体现了当前课程改革的精神。

  实验题第(2)小题以考查多用电表的使用为背景,结合电路故障检查,注重实际操作,考查考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充分体现了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

  两个实验都是通过对原有实验的重组与升华,旨在考查考生是否真正动手做过实验、是否熟悉实验器材及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考查考生是否能灵活地运用学过的理论、实验方法及仪器去处理、分析、研究某些新情景、新问题。

  选做题紧跟时代步伐,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使试题贴近生活,考生容易入题。

  第36题以太阳能集热器为背景,考查考生对气体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背景新颖,与当前提倡的节能减排思想相一致,但涉及内容经典、常规、重要。试卷对常规题、典型题的改进侧重在“细”、“新”字上,涉及的物理过程和背景材料大多为考生所熟悉,但考查的角度及呈现方式均具有一定的新颖性,体现了题目设计者立意独到,构思巧妙。

  再如第37题,机械波的传播问题和简谐运动问题都是常规问题,通过设计者的构思,将其与渔船利用超声波探测鱼群方位巧妙结合在一起,使得题目顿时生动鲜活起来,更加贴近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境。既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时代性,也体现了引领中学素质教育的创新理念。

  4、突出主干,均衡选考,全面贯彻课改理念

  试题分为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突出对物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选考部分力争使三道题在阅读量、作答量、思维量、难度等方面达到均衡、等值,以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原则。

  全卷考查的知识覆盖了《考试说明》中必考部分的全部12个主题及选考部分的12个主题中的7个主题。试题知识覆盖面广,能力考查全面,各部分比例合理,保证了试题有较高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必考内容中涉及到48个知识点【Ⅱ级知识点(共26个)考查了26个,Ⅰ级知识点(共33个)考查了22个】,占59个必考知识点的81%。选考内容中涉及到18个知识点【Ⅱ级知识点(共5个)考查了5个,Ⅰ级知识点(共37个)考查了13个】,占42个选考知识点的43%。这些知识点都是中学物理的核心内容和与大学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力电部分考查比例为:力学40分,占45%;电学33分,占37%;这与大纲和教材内容的比例一致。

  试题体现了全国统一高考命题的命题思想和指导原则,贴近中学教学实际,在知识、方法和能力等方面贯彻了新课程的理念,科学地考查了考生继续学习所应具备的物理知识和潜能,多视角、多层次地考查了考生物理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注重考查探究意识和动手能力,使考生的自主性得以发挥。为高校录取新生提供了反映考生物理能力的依据,有力地支持了中学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改革,对中学教学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的考试目标。

标签:高考资讯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