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15日召开的湖南省政府常务会议获悉,今年湖南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超过31万,创历史新高,全省就业压力严峻。
春寒料峭的4月,霏霏细雨的高校校园,更多了一份伤感。感伤的不仅是友情的分离,也有着对前途、工作未谱的担忧。27岁的夏甜是长沙河西某高校一名新闻专业的研究生,眼下毕业论文已经答辩完毕,等待的就是离校。
因为工作没有着落,出生农村的夏甜现在的心情很低落,每每的同学聚餐也是强装笑颜,“三年前,因为工作不好找,我选择了继续深造,寒窗苦读之后,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还是那么难。”夏甜说。
和夏甜有着相同境遇的学子大有人在,很多还是夏甜的师兄师姐。长沙市月度劳动力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专科和本科学历的毕业生中毕业后没找到工作的比重为25.6%。上年的未“消化”,新一批的毕业生又即将出炉。几届毕业生一起找工作的窘境似乎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不仅如此,今年湖南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多了一层来自农民工的压力。据调查,今年湖南转移就业的农民工中,赴省外转移就业的减少,在省内转移就业的增多,达28.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6个百分点,加大了省内就业的压力。
如此多的毕业生就不了业,是劳动力过于剩余吗?很多企业的负责人给与了否定的回答。今年3月,长沙某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开出上千岗位赴长沙几大高校揽才,几天的招聘后被录用者寥寥无几,因为大部分的应聘者不符合企业的用工要求。一边是上千的岗位找不到合适的人,一边是上万的求职者争抢招聘会,冷热两头令人担忧。
“并不是企业不需要人,是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企业当下所需的人才不相符,简单地说,就是高校培养的人才企业用不了,企业需要的人才高校没有。”事后该企业负责人如是表示。
也许,校企联合办学、高校根据企业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这些都应该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