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提交

名师评点福建高考省质检试卷(一)

高考资讯网  更新时间:2010-04-12  文章来源:福建省教育厅  作者:未知

    11日下午,作为高考前最后一次全省性统一考试的省质检考毕。这套试卷无疑为考生提供了一套最具参考价值的样题。福州一中、福州三中、仙游一中、南安一中、宁德进修校等学校的全省各个学科的权威名师,对省质检的试卷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点评,希望对广大考生下一阶段的复习能有所帮助,根据试卷透露的高考命题信息与热点来调整最后的复习计划。
   
  语文:

  题型有所突破

  不死盯“参考试卷”

  点评人:省普教室语文专家

  刚刚进行的高三省质检,语文试卷的考试形式、试题类型、难度、结构都符合我省今年语文科《考试说明》的规定与要求。整体感觉比较好。

  诗歌题突出了赏析,又有一定的指向,如:题干中“动感”“画意”这些词语,指明了答题取向,注重考查具体的鉴赏分析能力,有利于区分考生的水平。

  文化经典题是阅读《孟子》的选段,检测了考生对中国文化经典的理解能力,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填空,题型突破了近几年来只用选择题考查的固定模式,使考题有些新意,同时也降低了难度。

  文学类、实用类的选考题,选文好,两组试题的难易度接近了,探究题的探究味浓了。

  语言文字运用题,选取的时文是关于网络用语方面的问题,内容既切合语文学科特点,又有时代感,也是热点问题;材料有利于考生作多向度的评说。

  作文题,用三位不同时期名人的诗句提示思路,显得风趣、幽默,容易引发考生的联想与发挥。作文的具体要求似乎还是老一套的“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但“关于‘高峰’历来众说纷纭,对此,你有何经历或看法?”这一要求,倾向于考生能写议论文,这对作文教学有较好地导向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省质检试卷中的一些题目的题型与《考试说明》参考试卷中的题型有些差别,如:古代诗歌阅读,省质检试卷只设一道问答题,而参考试卷保持往年样式,设了两道问答题。文化经典阅读,省质检试卷的第一小题要求“用上面选段原文填空”,而“参考试卷”是四选一的客观题。现代文阅读,省质检试卷是两道四选一的客观题,一道主观题,而“参考试卷”是三道四选一的客观题。

  认真揣摩一下,我们就明白了省质检试卷中的题型均符合《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试题类型。这就给我们的总复习提供了一个信息,就是《考试说明》中的试题类型,学生都要进行相应的训练,不能只盯着“参考试卷”的题型,“参考试卷”只供“参考”,不是一成不变的。复习时必须认真学习和理解《考试说明》的命题指导思想和考试内容要求的精神实质。   

    数学:

  考查主干知识

  设置开放试题

  点评人:泉州市南安一中特级教师林少安

  数学卷延续了2009年省质检的特点,坚持以能力检测为主导,以学科主干知识为载体,在考查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同时,注重对考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试题突出了数学学科的特点,贴近教学实际,既注重全面,又突出重点,重视知识内在联系之余,强化对中学数学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

  试题对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进行了较为全面地考查,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数列、空间几何、直线与圆锥曲线、统计与概率等主干知识的占分比例在文理科中约为87%。

  试卷有4个特点:

  突出能力立意,关注数学素质。

  注重以知识为载体检测考生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五个能力”和“两个意识”在试卷中都有所涉及。理9(即理科卷第9题,下同)、文16(即文科卷第16题,下同)注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数学素养。理19、文21需运用合情推理,寻找规律,进而运用所学知识予以验证,有效地测量出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的能力。

  把握数学灵魂,强调思想方法。

  试题能注重学科内涵,突出学科特色,突出对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考查,涉及中学阶段出现的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理15考查概率统计最本质的内容,体现了必然与或然思想。

  关注过程考查,适度探究创新。

  试卷合理地设置具有一定思维量的开放性、探索性的试题,有效地考查考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试卷既有条件开放的试题,如理20、文20,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探索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存在;也有结论开放性问题,如文19(3),符合题设条件的结果不止一种。

  理17新颖的设问方式是命题很好的尝试,改变了传统立体几何的考查模式,提供四个条件,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两个条件求解,考生需在过程中进行分析和论证,判断所给四个条件的等价性。理19、文21要求从一个特殊曲线所具有的性质,运用类比推理,得出另一个特殊曲线是否具有同样的性质,并且推广到同一类曲线的一般性问题,也需要考生经历尝试、归纳、猜想与推证的过程。

  注重数学本质,强调数学应用。

  应用性试题的设计关注数学知识的合理应用,考查了数学知识在学科内的应用。如理5、文5以抽取样品为背景,考查算法的应用;理9、文16取材于考生熟悉的学习、生活实际,不仅考查了考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水平,而且以这些知识为载体,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现实情景的能力。

    英语:

  加大词汇覆盖面

  强调活用语言

  点评人:福建省首届中小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仙游一中黄聚宝 

  试卷令人“耳目一新”,延续近年来提倡活用语言的命题原则。试题全为原创题,语料来自国外的报刊、广告、原版教材等,材料真实,许多题干、话题以时下热门事件为背景。

  语言表达新颖、地道,强调运用,注重交际,力求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来韵味,符合英美人士最新发展的语言习惯。

  试卷总容量和整体难度略高于去年,没有出现偏题、怪题,难、中、易比例合理。全卷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卷有3个特点:

  能力加强,不超考纲。

  试卷加大了新课程词汇的覆盖面,加强对能力培养的考查力度,体现了教学的新导向、新思维。试卷考点不变,且分布广泛、更具典范性。

  词汇扩大,难度不增。

  试卷尽可能地覆盖新课程词汇,也兼顾今年考纲新增加的60个词汇。如单项填空部分考查了今年新增加的需要掌握的词汇explore和appoint,但不增加考试难度,仍然是考查时态和非谓语的用法,只不过是改变了其“替身”词(如第25题,原来是用try来设考查时态的应用题,后来提升为更大的词汇explore,而后再对题干稍作修改)。阅读理解词汇的覆盖面及句子的难易程度与模块八水平相当。

  文学渗透,设题不偏。

  试题命制融入新课程的理念,加大文化输入,增强文化熏陶。如阅读理解A篇为文学作品选读,语言简练,设题不偏,共设主旨、推理及细节排序等4道题,设题科学、考点明确、区分度好。
    化学:适度开放,更加体现新课程理念

  点评人:福建省优秀教师、建阳一中高级教师李益平

  试题进一步体现 “稳步推进,适度创新”的命题原则,主要有2个特点:

  试题以《课程标准》规定的主干知识为载体,不拘泥某一版本的教科书。7道选择题仍以基础题为主,重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力图扩大知识的覆盖面。3道客观题情景真实新颖,重在落实“三基”和综合能力的考查,设问难、易编排顺序合理,容易下手,难度控制恰当。2道选考题既体现选修模块特点,又抓住化学理论的指导功能,重在应用概念、规律解决化学问题。

  全卷立足基础、适度开放,凸显科学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不偏不怪,无过多冗长的文字叙述,答案明确简练。

  试题在体现新课程理念、领会新教材意图上比去年更趋成熟。

  第23题,突破元素性质与元素周期律考查的窠臼,巧妙渗透化学反应原理。该题打破以往从元素周期表的生硬推导入题,代之以实验现象和实际生产问题入手,很自然地把元素化合物性质与化学反应原理巧妙结合,把生产实际与实验现象、定性与定量、必修与选修有机融合,体现学科内综合的思想。

  第24题,体现科学发展观在现代经济生产中的应用。该题从学生熟悉的硫酸工业生产废气和烧渣的回收处理入题,以真实的工艺流程为载体,使学生体会科学发展观在现代循环经济生产中的应用。试题巧妙地将元素化合物性质与氧化还原反应结合、将电解质溶液的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相结合,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5题,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分层次、多角度展开化学实验探究,经典实验、定量试验、探究试验有机融合。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标,理解实验装置和实验流程,抓住:气体制备→净化或干燥→主体实验→“断后”或尾气处理这条主线。穿插考查实验试剂选择、实验设计缺陷分析、实验数据处理、实验误差分析、实验过程的变量控制、实验图表解读、实验结论和目的评价。

  第30题,改变以往命题套路,变死记硬背概念、结论为运用化学理论解释化学问题。亮点在于利用教材图表,巧妙增设问题,考查学生是否掌握、理解教材图表曲线的本质。
    生物:

  原创性强重视实验

  紧扣现实生活

  点评:福州一中生物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沈鸣

  试题重点考查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能力和方法的掌握情况,主要体现5个特点。

  原创性强,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点在“说明”,源在“课标”。

  试题难度适中,未出现让考生无从下手的偏题、怪题。命题贴近教材,重视基础,突出能力立意。要求学生在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解答。

  在情景设计上紧扣现实生活或生产中的现象或问题。

  题干精炼,尽量让考生能够快速、准确获取关键信息;对于非选择题的参考答案设计,力求严谨准确,适当减少学生的书写量。

  符合《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

  在注意高中生物学各模块的大体平衡的前提下,突出了主干知识、核心知识,如细胞代谢、遗传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功能、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等。

  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

  从某一问题入手,多角度、多方位地设问,要求考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去解决问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跨度也比较大。多数选择题的各选项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如选择题第5题。

  重视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例如,第4题侧重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题目以《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实验为素材,考查学生实验操作与对操作目的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今后一段时间,考生要注重回归课本,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把散落在课本中的各知识点再逐一梳理清楚,形成知识网络。精做练习,提升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检测对课本上每一个知识点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一个知识点与另一个知识点是否连接起来了,做练习是最好的方法。选做的练习应符合《考试说明》的要求。克服丢开教材专看“教辅”的偏向;克服题量过大和做难题、偏题、怪题的偏向,要精选试题,以质取胜,归纳总结,做一道题会一类题。 

    物理:
  题目立意新颖

  综合性较强

  点评人:福州三中高三物理集备组长方秀珍

  试卷突出能力立意,注重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较好体现新课程理念,关注科学探究和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试题着力考查考生对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注重考查物理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关注物理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以及物理知识在生产、科研和生活中的应用。

  题目立意新颖,综合性较强。试题几乎涵盖了《考试说明》中所有Ⅱ级要求的考点,同时又较好滴兼顾对Ⅰ级要求考点的考查。试卷结构合理、难易适当、预估难度值在0.55~0.57。

  试卷体现3个特点:

  坚持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加强对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计算题和实验题均能体现能力立意的要求,强化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建模能力的考查。如计算题第21、22题,物理过程都是多元、多情景的,均强调了对单个物体的多过程分析,囊括了力学、电学的主要物理规律和方法,以及运用数学中的归纳推理方法。

  关注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科学技术的联系,考查学生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关注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体现对三维目标的全面考查。

  试卷的三道计算题都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题目,时代气息浓厚。要解答这些题目,不仅要有扎实的物理知识,还要有广泛的知识面,把实际情景转化为熟悉的物理模型,对学生有很高的能力要求。同时,选考题的28题(1)、29题(1)能很好结合物理学史知识,考查学生了解科学家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实验题设计新颖,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

  试题充分体现了实验技能与实验探究性的统一。如实验题第1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多用电表”的基本技能;第2题的“探究加速度与物体的受力关系”,虽然与课本的实验器材完全相同,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却不同,这样的修改,突出考查学生实验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背实验”的考生不能拿高分。建议考生们在最后阶段的备考中,强化实验复习,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

    政治:
  关注社会热点乡土信息

  点评人:福州三中高三政治集备组长高文坚

  试题既突出鲜明的新课程能力要求,又透着强烈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

  试卷主要有3个特点:

  性质定位准确,考查目的明确。

  命题突出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考查。通过多种的问题呈现方式考查多种思维方法,能力要求层次分明,有较强的区分度。

  严格遵照《考试说明》要求,合理确定试题结构。

  试题的题型结构、内容比例、难度设计等都严格按照《考试说明》的相关规定,图文并茂、文质兼美、结构合理、难度适当。整个试卷  难度预估值0.62,其中选择题为0.73、必答题为0.51。

  突出试题思想性和时代性,贯彻新课程生活化和人文性的理念。

  试题体现政治学科思想性和时代性的特点,结合《时事》杂志内容,以重大时事为背景,以“家电以旧换新”、“大学毕业生就业”、“ 低碳生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印象大红袍》”、“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入题,关注社会热点、乡土信息和学生生活问题,考查学生对书本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的掌握情况、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社会生活的能力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重视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     

    历史:
  稳中求新

  增强学科间考查

  点评:福建省中学历史骨干教师、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陈善松

  历史试题比去年更为出彩,较好地从去年的“稳妥过渡”向今年的“稳中求新”推进,主要有5个特点:

  既“稳中求新”,又有新创意。

  与去年相比,今年在总体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考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新史观、新视角,推进历史课程观、学习观、价值观的转变。第38题以“纪年”为载体,采用分层次+开放式的评价方式,试图更好地体现区分和选拔的考查功能。无论是形式、内容,还是考查的能力,都有新的创意。

  坚持“三新”(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原则。

  每道试题均依据相关的历史素材,设置不同的情境,由此引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注重试题的新颖性与创新性。第18题的漫画、第21题的表格、第23题的曲线图、第24题的照片、第38题的表格,呈现方式灵活多样,图文并茂。  

  强化基于学科内部综合基础上的文综各科之间的综合。

  试卷增强历史、地理和政治学科之间的综合考查。第13、15题考查历史、地理学科知识的整合;第18、24题综合考查历史、政治学科知识的联系。

  突出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课改原则,突出人类文明的传承与演进。

  第21、24、38题,关注史学方法与意识的考查,测试研究性学习成效,如第15题“生产力史观”、 第16题“史学方法应用”、 第17题“史观通识”。考查地方课程资源,体现福建区域特色,如第16题“福州船政局”、第24题“闽南宗祠‘世飨堂’牌匾”。侧重考查基于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历史阶段特征,如非选择题第38题,第41题B、C两题。

  重视联系现实,关注“三维目标”。

  试题重视贯彻历史课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指向,关注历史素养的培养与现代公民教育,但不刻意追求热点、焦点。如第15题、第19题、第20题、第21题、第24题、第41题等,都不同程度地联系了当前社会现实,体现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试题关注现实问题的历史寻源、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在体现历史时代感与应用价值的同时,突显人文精神。

    地理:
  多为创新题

  涉及初中地理

  点评:福州三中金山校区高级教师李文 

  试卷命题在遵循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的基础上,特别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贴近考生实际,关注考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鼓励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体现开放性。

  试卷难度适中,以考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考查方式以应用高中系统地理原理分析高中与初中地理的问题,同时体现以初中区域地理案例支撑高中系统地理理论。试题多为创新题,呈现形式新颖,体现学科特色。立足基础,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试卷表现出较强的时代感,涉及滨海新区、高铁等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区域特色体现明显。值得一提的是,试卷在落实新课标的“开展观察、地理考查、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取得较好的效果。

  另外,参考答案学科逻辑性和科学性较强,评分参考的赋分较科学合理,有利于引导学生如何答题、审题及如何论证问题等。

标签:高考资讯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教育新闻Education News
高考资讯Entrance Information
高校招生College Ad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