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伯恩曾说过,一个学科如果只体现本国经验,而排斥其他国家的经验,就是欺骗学生和反映一种愚蠢的沙文主义。今天,上海、江苏、浙江三地的教育界精英共聚浙江千岛湖畔,共论国际化教育发展方向。
在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研讨会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薛明扬指出,目前长三角教育存在国际交流合作薄弱、国际化程度较低等不足。他表示要想办学国际化,就要主动引进国外一流教育资源进行合作办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最大程度的利用国外的优质资源。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也认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本身就是国际间的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中国第一所中外合作举办的宁波诺丁汉大学就是一个很成功的实践例子,“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模式,有助于我们适应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要求,也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刘希平告诉记者,教育国际化不仅是长三角教育联盟的改革方向,也体现了国家中长期的改革战略,“像德国、美国这些教育强国无不都是走了国际化的路子。”
事实上,浙江已经逐步在推进国际化教育,并制定了5年计划。去年,浙江举办了“高等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并与国外一些名校签订了多个合作项目,目前均在研发过程中,同时还成立了国家留学生基金会合作协议,提供资金让老师、学生出国交流、深造。
有专家提出一个留学生比例概念,即要达到国际化教育水平,留学生比例应不低于3%。据悉,目前每年有8000名留学生来浙求学,占全日制在校生的0.7%-0.8%,“浙江目前有86万高校在校生,按3%算,则将近2.6万人,差距还是很大。” 刘希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但是,国际化绝不是全盘西化,而是吸收适合中国教育的学时学制、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寻求更多与国外名校合作的方式,让这里的学生不出国门也能享受到国际一流的教育水平。” 刘希平说。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奇对于教育国际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走国际化教育并不仅仅是院士、教授间的走动,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享受各种文化,能够互动、融合、共享。
另外,在会上三地代表均表示将计划通过引进国际一流人才,扩大留学生的教育规模,添加国际化的课程等方式推进三地国际化教育的步伐,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大学和学科。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