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23日、24日,同济、华东师大等6所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密集举行。记者发现,6所高校中,有4所要么是理科生不考语文,要么是全部考生只考数学和英语两科,这一“学科歧视”现象引起关注。
而之前举行的清华、上海交大等五校联考,由于一天之内考5门科目,加上考题很难,也弄得怨声载道。这真是考试科目少也难,考试科目多也难。在笔者看来,产生这些纷争的根源在于自主招生程序的严重错位。
现行的自主招生程序是,在高考之前,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校举行自主招生测试,给予达到要求的学生自主招生资格;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必须再参加高考,在高考录取中,如果把相应高校填报在第一志愿,将获得事先承诺的降分录取优惠。
这样的程序,必然有以下结果。其一,自主招生变为“抢生源”,把优秀学生尽早“圈定”。其二,自主招生测试不可避免地与高考科目重复,高校特色无法展现。高校本有怎样考查、考查哪些科目的自主权,但如果高校不进行学科考,而只进行面试,会被质疑不公平;如果进行学科考,也就难免让具有某一学科较强实力的学生,指责学校不考这一学科是“学科歧视”。这样各方博弈结果,就会变自主招生测试为重复高考。
要让高校的自主招生摆脱靠政策“抢生源”、歧视学科等等纷争,必须重新设置程序。根据我国当前的教育环境,有必要将高校的自主招生移到高考之后,将高考作为各自主招生高校的“笔试”,自主招生高校可自主提出对申请本校考生的高考成绩要求,然后再对符合申请条件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自主录取。在自主招生阶段,每个学生可申请多所学校,也可同时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这一程序调整,不但保障基本公平,而且可以在学校综合考查中更充分地体现高校特色,不必再重复高考科目测试,还能扩大考生的选择权。
笔者曾多次建议采取这一新的自主招生程序,对于这一建议,反对意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将高考作为自主招生笔试,还谈何自主招生,又怎么为“偏才”、“怪才”提供上大学的途径?试问,自主招生就一定是高校自己举行考试吗?美国高校就普遍承认SAT考试成绩,将其作为申请入学的要求之一。至于“偏才”和“怪才”,恐怕早在中考中就被淘汰了,北大去年实施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中,中学就根本推荐不出什么“偏才”、“怪才”。
二是高等教育资源可能被闲置,高校的录取周期大大拉长、录取成本提高。确实,为了让录取满额,高校可能进行多次录取,因此录取成本会提高。但是,相对于高校没有竞争压力,学生被录取进一所自己不满意的学校、专业,每年有50多万考生放弃录取选择复读来说,这种成本付出是值得的。
(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