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贫困生顺利上大学
■本报记者 周祖臣
2009年的暑假,对广西隆安县南圩镇新发街45号的贫困大学新生凌莉一家,可以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姐弟俩双双考上了大学,忧的是两人同时考上大学,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当考上北海职业学院的凌莉把大学录取通知书递给妈妈叶雪梅时,这位勤劳而又憨厚的农村妇女傻眼了,她勾着指头算了算,光两人的学费就是近万元,而眼下家里的积蓄还不够一人的学费。
眼看就要开学了,凌莉还在为没有足够的学费而发愁。有一天,她看到县里发的家庭困难学生可以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宣传资料时,心中高兴极了,便立刻告诉妈妈:“妈,我们的学费有着落了!”
妈妈一听,便疑惑地问道,哪来的?凌莉说:“生源地助学贷款。”接着,她把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做法和要求告诉妈妈。经县资助办审核,凌莉一家是国家级贫困县里的农民,她母亲是患有眼疾的残疾人,家庭收入很低,符合贷款条件,同意她贷款。
8月28日这天,县资助办通知凌莉和她妈妈到资助办签订贷款合同,因叶雪梅的眼睛不方便,看不清合同上的条款。工作人员正要把合同的内容一条条解释给她听,她却激动地说:“不用讲了,共产党不会骗我们的,我相信政府,签合同吧。”
接着,她颤抖地在合同上写下了“叶雪梅”3个字,为女儿凌莉贷款6000元。签订合同后,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这下可好了!”
其实,像这样通过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圆了大学梦的,在广西不只是凌莉姐弟俩,而是数以万计。
为了扎实推进广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从2009年7月起,自治区教育厅就与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组成推动小组,巡回到全区14个市召开县(区)政府、财政、编制和教育部门领导参加的推进会。当场解决各地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成立机构、落实编制、开立专户等方面难题。
目前,广西109个县(市、区)中已有103个成立了独立法人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其中100个县(市、区)已经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协议,受理贷款申请人数约2万人,已签订贷款合同18283人,签订贷款额度10527万元。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