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逸梅
今年高考已尘埃落定,接下来的悬念就是新高考方案的出台。离明年的高考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教师、考生和家长对高考都应该进行怎样的准备呢?高考专家分别对教师、考生和家长提出了建议。
■教师应对策略
教师需改变传统教法
专家认为,新高考对任课老师的压力,其实比考生更大。他们需要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法,掌握新的考试规律,才能有指导性地引导学生。
启发培养学生创造性
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是选择A”,却很容易忽略“为什么要选择A”以及“为什么选择B、C、D是错误的”。如今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让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学习中解放出来,变成启发式的学习,这就需要老师分析学生错误的思维,并针对性地进行解决,这比教师始终“一言堂”的课堂效果优势明显。
串联零散的知识点
在适应了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后,还要对新高考有准备。因为旧课程是按照知识体系进行教学的,而新课程是按照模块教学,就一点充分展开,而不强调原有的知识体系。但是到了高考中,还必须要求考生有清晰的知识脉络。这就要求老师在高三复习阶段,要帮助学生把模块的零散知识串联起来,加深知识之间关系的理解,提升复习效率。
多角度解释知识点
对老师来说最难的一点,是需要老师加大对学生信息获取、解读、加工能力的培养。今年北京高考试卷,对考生信息处理的要求非常高。比如在文综试卷的地理部分,出现了很多考生从来都没有见过的各种统计图表;而让考生普遍喊难的理综试卷,其实并不是知识考察难,而是加大了试题的开放性,让很多考生没有办法从给出的材料里获得有效的信息,他们不知道该用哪些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由于命题组不变,所以根据这几年的命题趋势,新高考会把题目出得更灵活开放。
针对这些变化,就要求老师在吃透考试说明后,研究这些知识点如何在试题中体现,然后在讲课中把一个知识点通过各种不同的方面解释出来。比如说,过去讲温室效应,老师普遍只会说到海平面上升等现象,现在就可以开拓视野,比如可以说说在南极科考中近几年屡次发生冰体塌陷,除了坡度大以外,很大原因是因为温度变化造成冰体融化,出现很多冰洞。
■学生应对策略
题海战术不适应新高考
专家建议,学习新课程的学生首先需要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高三这一年的复习,不断归纳总结知识网络,把前两年学习的各个模块“串珠子、编辫子”。
其次,不能沉迷题海中,要归纳出学习方法。新课改下的学习应高度重视解题思维过程,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通过眼神、手势、语言等多种方式与教师及同学交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不能依靠机械记忆来完成学习任务。
新课程高考重视学科各项能力的考查和重视探究过程的实施,以过去题海战术的复习策略来应对今天的高考复习,一定是低效率的学习过程。如今,市面上很多课外练习题册并不能有效地反映高考命题方向和特点,也不能照顾到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在实践操作中,虽然明年是第一年的新高考,但是专家建议考生仍旧要把前三年的高考试卷做透、吃透。因为从2006年开始,新课程的命题思路已经渗入到高考命题中,可以从里面摸到新高考的脉络。
另外,专家提醒考生,不能忽视心理因素。明年的应届考生虽然在高一、高二阶段学习很轻松,但是因为他们是第一届面对新高考的学生,所以很容易害怕、心里没底。所以需要调整心态,树立必胜的信心。根据往年的经验,很多考生都是到了春节以后才开始着急,进行备考冲刺,家长也开始帮忙疯狂找老师,其实这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段。
专家建议,考生要提早从这个暑假就开始准备,不能临时抱佛脚。从这个暑假开始,给自己制定一份复习计划,分成两个阶段。从这个暑假到寒假期间,是掌握系统性知识,过关基础知识。寒假以后就要综合性练习,结合试题查漏补缺。
■家长应对策略
别找外地老师辅导高考生
首先要建立起与班主任和老师畅通的沟通渠道,不要到临考才到学校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孩子习惯临考突击复习,其实这和家长突击关心有关。
其次,要注重与孩子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心态,适当帮孩子减压。
第三,千万不要盲目地给孩子报课外补习班,过多地加重孩子负担。
专家建议,如果是为了高考准备,个性辅导最好不要找大学生,因为大学生很少了解考点、考纲,不能真正有针对性;同时,也不要因为价格便宜,找外地老师,因为各个地区的考试要求不同,外地的老师不了解北京的实际情况,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所以,即使家长真的要找“一对一”个性辅导,也要找那些教过高中课改,而且曾经辅导过高考班级的北京籍老师。
最后,专家提醒家长,由于新高考会有一些地方调整,这一年一定要关注媒体上对课改、高考和高招信息的报道,不要接收错误消息。在高考咨询中,经常有家长问一些奇怪的问题,如复读的学生没有综合素质50分,是不是总分要少50分?还有的家长因为北京“小平行”,在二志愿填报时,把分高的学校还填在第三个,把分低的填在前面。专家指出,如果家长不能准确把握考试信息,会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紧张。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