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4号),以及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沪委办发〔2009〕4号)、《关于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实施意见》(沪委办发〔2009〕13号)的精神,全面推进本市校外教育事业的新发展,特制定《上海市校外教育工作发展规划(2009年—2020年)(试行)》。
一、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全力推进新形势下校外教育的新发展
1.基本现状与主要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在上海市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下,上海校外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积极构建并不断完善政府主导、学校、家庭、社会共建共享的上海市未成年人校外教育活动组织管理体制;新建和改建了一批青少年活动中心、校外教育活动营地,与社会各界共建了近千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军训国防教育基地,以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信息苑、社区学校等设施,逐步形成覆盖面较广的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网络;开发了一系列如迎奥运、迎世博、抗震救灾、载人航天、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等鲜活的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主题教育活动;形成了一批如民族精神月活动、志愿者服务、红色旅游、阳光体育大联赛、明日科技之星、阳光星期六、高雅艺术进校园、民族文化系列培训等具有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的未成年人校外教育活动品牌项目;发展了一批以教育为主干,文化、科技、体育、司法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校外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坚持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提供了日益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外教育活动中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增强能力、提高素养、健康成长。
2.发展机遇与制约因素
校外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重要载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外教育在促进未成年人素质全面、身心健康、人格和谐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逐步形成,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加快,校外教育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日益凸显。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上海实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目标,对教育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也对校外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挑战,创造了新机遇。为充分认清新形势、积极应对新挑战、紧紧抓住新机遇、全面适应新要求,亟需扭转目前仍然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创新、重课堂轻实践、重分数轻素质等倾向,牢固确立从整体上培养人的观念;亟需进一步提升校外教育内涵,拓展校外教育外延,完善校外教育管理体制,加强校外教育阵地建设,整合校外教育各类资源;亟需进一步加强校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校外教育教师综合素质;亟需进一步发挥校外教育优势,突破瓶颈,放眼长远,整体规划,积极稳步推进校外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建设,有计划有组织地吸引未成年人“走出校园围墙、走进社会大课堂”,自主参与校外活动,不断获得成长体验,使校外教育真正成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
二、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合力构建校外教育工作的新格局
新形势下校外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公益性原则;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为重点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坚持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发挥校外教育在引导未成年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坚持校外教育工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导向,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科学的人才观,增强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全面扎实地推进素质教育。
至2020年上海市校外教育工作的发展目标是:充分发挥校外教育对未成年人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的校外教育内容体系;加强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建设的科学规划,建成结构合理、覆盖面广、充满活力的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网络;扩大校外教育社会资源的范围和数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实现其教育价值;形成校外教育活动创新实践体系,为创新潜质突出的未成年人搭建开放多元、互动协作、自主创新的学习平台;加强校外教育科研和培训工作,培养一支适应时代发展、热爱校外教育事业、具有较高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校外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提升校外教育信息化利用效能,形成校外教育信息管理和网络服务的运行体系;合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支持、条块结合、分层布局、高效管理的校外教育新格局。
三、全面建设、开拓创新,全力建设上海市校外教育的“五大工程”
1.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建设工程
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建设是切实有效开展校外教育活动的先决条件。加强对上海市校外教育基地(场馆)的科学规划,将校外教育基地(场馆)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本项工程的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已有的校外教育基地(场馆)的优势,特别要加强城乡结合部、人口导入区等地区的规划,从满足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开展校外活动的需求出发,建成具有上海特色的结构合理、覆盖面广的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网络。
本工程主要建设项目有:
标志性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建设项目。规划建设上海市儿童艺术剧场和上海少儿图书馆等若干个功能齐全、设施一流的上海市未成年人文化教育示范基地。2012年完成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的基础建设。至2020年,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将发展成为设施一流、功能完备的本市青少年学生德育、科技、艺术、体育等教育活动的校外教育主体机构和人才培养高地。
社区、乡镇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建设项目。推进社区和乡镇未成年人活动场地的建设,2012年前每个社区和乡镇要确保建设一个综合性、多功能的文化活动中心,每个小区和村要确保建设一个文化活动站(室),并在文化活动中心、站(室)等场所中开辟专门供未成年人活动的场地、设施和内容。加快农村校外活动场所建设进度,至2020年,形成星罗棋布、就近就便的农村未成年人校外教育活动场所网络。依托上海城市规划,不断发挥公共绿地和体育场所服务未成年人开展校外活动的载体作用。
学农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进一步发展已有学农教育基地资源优势,改建扩建一批学农基地,为满足中心城区未成年人到农村参加实践活动创造条件,至2020年,分阶段重点建设7至10个示范性学农教育基地,使之合理布局。
2.校外教育资源整合工程
丰富校外教育内容、开展校外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开发各类社会教育资源。本项工程的目标是:扩大社会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范围和数量,包括各类教育基地(场馆)、公共文化设施、政府机构、学校、社区资源以及民间校外教育场馆等;完善市、区县两级基地(场馆)等资源的类型结构和地域分布结构,提高社会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及活动项目设计、实施的质量,强化资源的教育效应。
本工程主要建设项目有:
校外教育资源内容体系建设项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重点,深入实施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结合社会重大事件与热点问题,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改革创新教育、科技普及教育、健康生存教育、文化艺术教育、劳动技能教育、爱心志愿服务等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内容体系。
校外教育资源配送体系建设项目。建立、完善市、区县两级校外教育活动资源的配送系统和运行机制;在媒体或网络上定期发布教育基地场馆、校外教育机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校外教育场所的活动资讯,供未成年人自主选择;充分利用上海东方宣教服务中心资源配送体系,为学校、社区、基地(场馆)配送校外教育资源,形成互通联动、运行有序的校外教育活动资源配送中转机制。
未成年人“社区实践指导站”建设项目。探索建立、完善以志愿者服务为主要方式、以社区各类服务性机构和场所为主要依托的未成年人社区实践指导站。拟在2012年前建立20个成熟的社区实践指导站,2015年前建成50个,至2020年完成100个。鼓励未成年人自主参与各种形式的志愿者服务等公益性活动。切实发挥社区实践指导站的教育功能和实际效果,建立未成年人参与社会实践的资助计划,实施有组织、有计划与主动自愿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各校外教育场所要积极支持,与社区实践指导站加强合作,结合形势的变化,不断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营造校外教育活动良好的社会氛围。
校外教育活动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重点建设100个未成年人校外教育活动示范基地,探索开放式、互动性、社会化、服务型的校外教育基地(场馆)创新活动模式,实现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积极探索信息沟通、优势互补、相辅相承、互相促进、共同推进的校外教育活动社会化运行机制。
学校资源的开放项目。依托各类学校体育设施、图书馆、电脑房、音乐舞蹈室等资源,建设各有特色的开放性学生活动场所和项目,提供区域内学生就近开展课外活动,满足学生精神文化、游戏活动的需求,提高素质教育的普及化程度。
3.学生创新素质培育工程
要充分发挥校外教育活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创造发明和知识产权推广活动,鼓励并资助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兴趣开展探究与科研活动。本项工程的目标是:形成上海市学生校外教育活动创新实践体系,搭建开放多元、互动协作、自主创新的学习平台,让每一个学生充分享有校外教育的丰富资源,初步形成创新潜质突出学生的发现和培育机制,分类培养,为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本工程主要建设项目有:
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建设项目。在本市东西南北分别建立上海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分院,形成区域内创新潜质突出学生的选拔、培育、跟踪培养等一体化运作模式。通过上海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平台建设,组织开展专题研修、实习实训、研究指导等专项活动,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和工程设计;运用上海青少年科学研究院网络平台,建设集远程管理、培训培养、虚拟实验、多元互动为一体的创新潜质突出学生实践体验的新途径。
实验室资源共享建设项目。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职业技术学院(校)实训室以及科普场馆等社会科技教育资源,建立多种形式的科学研究实验室,形成学校、专业机构等社会各方的合作机制。积极探索有利于发现、培养学有潜力和创新潜质突出学生的工作机制。
学生创新能力监测网建设项目。组织跨学科、跨专业、跨系统的专家研究队伍,开发检测指标与工具,建立监测工作管理系统,定期对学生创新素质发展和创新活动成果进行监测、分析、发布等工作。
4.校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切实推进校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要加强校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对校外教育的工作机制、活动形式、管理运行方式等方面的研训一体化建设,培养一支适应时代发展、热爱校外教育事业、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校外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引领校外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本项工程的目标是:2012年,整合和利用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建成兼具专业培训资质的上海校外教育教师培训机构;整合研究资源,凝聚研究力量,力争在2020年前,基本形成上海市校外教育工作咨询研究及校外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科研和培训体系,基本完成校外教育教师培训培养体系的构建。
本工程主要建设项目有:
校外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项目。发挥校外教育机构的教师、社会各行业的有关专业人士和学校教师等各自的优势,形成德育、科技、艺术、体育等专、兼职辅导员的指导服务系统,充分发挥东方宣教中心资源的作用,积极吸引各类民间校外教育机构专业人士及有志于校外教育事业的学生家长志愿者的支持配合。创造条件,组建一支热心校外教育活动、支持校外教育工作的志愿者团队。
教师及志愿者校外教育培训项目。要对校外教育机构教师、中小学教师及社区教师分层分类开展校外教育专业培训,加强对校外教育志愿者(含家长)的指导和培训。2009年至2011年内,承办78期中西部地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培训班,帮助指导中西部地区形成研修资源网络,促进交流、服务全国。
校外教育名师培育项目。着力建设一批由校外教育名师领衔主持的、发挥孵化示范作用的校外教育名师工作室,形成校外教育骨干队伍孵化培养机制,为发现、培养校外教育名师奠定基础。
校外教育优秀教师交流项目。鼓励中心城区校外教育骨干教师到郊区农村从事校外教育工作。鼓励学校教师利用课余和节假日的时间到校外教育场所特别是社区参与工作。选派农村校外教育教师到市、区县校外教育场所轮岗。
开展校外教育国内外交流,了解其他省市和国外学校开展校外教育的有效举措和先进经验,扩展校外教育新视野,开拓校外教育工作新思路。
校外教育研训一体化运作项目。建立校外教育科学研究的良性运行机制,设立校外教育科研部门,建好重点研究基地,每年发布研究指南,设立若干个重点招标项目和一批研究课题。鼓励一线教师、各院校的专业研究人员、社会教育基地场馆等人员开展校
外教育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
5.校外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优化校外教育工作的运行方式。要提高校外教育活动的管理效率,增强校外教育活动的教育实效,构建校外教育活动信息立交桥,丰富校外教育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外教育活动的新时空。本项工程的目标是:至2020年基本形成上海市校外教育信息资源、信息管理和网络服务运行体系。
本工程主要建设项目有:
校外教育专家信息资源库建设项目。形成校外教育专家数据库,邀请、组织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专家等社会各界专业人士与学生开展网上交流互动,为爱好科学、有志于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学生提供指导、答疑等服务。
校外教育网上活动平台建设项目。继续完善“上海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在线活动馆”建设,加强“校外教育网”、“学生活动网”、“心域网”、“上海市基础教育信息网”和“未成年人网络天地”等相关网站的建设,充分运用现代互动多媒体、三维影像虚拟及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并完善校外教育信息资讯、咨询交流、数据对接等信息传输通道和交流、展示的网络平台,为每个学生就近就便选择、参与校外教育活动提供信息和服务。
未成年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一卡通”建设项目。2010年,上海二期课改试点学校学生首先完成社会实践“一卡通” 信息管理;2015年,50%以上的中小学生能科学合理的规范使用社会实践“一卡通”;2020年,优化并全面实施未成年人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场馆基地活动的“一卡通”信息管理系统。
四、落实规划、支撑发展,大力建设实施校外教育的保障体系
1.健全校外教育工作的组织保障
要切实发挥“上海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职能,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议事制度。各区(县)要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定期召开会议,制定发展规划,研究相关政策,协调重大问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领导,及时掌握工作情况,研究解决重要问题。各级校外教育机构和学校等部门单位要明确职责分工,发挥校外教育机构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2.建立校外教育发展规划实施的调控机制
依托“上海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的组织机制,建立“上海市校外教育工作发展规划”实施监督的专家委员会,对校外教育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实行咨询服务与过程管理。委托专业评估机构对发展规划各阶段目标达成情况,以及建设项目的实施情况实行评估与验收。建立科学有效的督查评估制度,定期开展校外教育工作绩效评估,实现校外教育活动水平的整体提升,保障发展规划实施的质量和效益。形成上海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场馆)、校外教育机构的评估体系,基本完成上海市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认证体系的建设。
3. 切实保障校外教育的经费投入
市、区(县)两级政府要确保对校外教育工作经费的投入,切实保障公益性基本原则的落实,并做到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而逐步递增。
4.营造校外教育的良好环境
加强网络、影视、媒体、新闻出版等校外教育的宣传舆论氛围的营造,激励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构建校外教育社会平台,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良好育人环境的建设,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校外教育事业的更大发展。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