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地高校正陆续公布2009年高考招生计划。从统计数字看,许多重点大学都压缩了在所在省市的招生计划,扩大了在外地的招生名额。长期以来饱受争议的生源本地化问题,在部分高校中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据《人民日报》)
众所周知,重点高校生源本地化是一个长期受争议的问题,一些重点高校在招生时向本地生源倾斜,导致其他重点高校较少的省份的考生进入重点高校就读的难度加大。许多部属高校为回报所在地政府的支持,在安排招生计划时都向所在地倾斜。
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曾连续3年提出议案:高招计划应该公平,“全国重点大学”不能沦为地方大学。但现实中的情况是,重点高校生源本地化不仅没有得到遏制,相反,在一些地区得到了强化。
从本质上说,重点高校生源本地化就是公共资源分配不平等的反映。我国的高等教育机会是有限的,尤其是上名牌高校的机会更是有限。历史表明,能力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首要条件。但现实当中,重点高校生源本地化的情况却很普遍,外地生源考进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名牌高校是非常困难的。在浙江、江苏、湖北、上海等地,一些重点大学在本地的招生比例一度高达50%以上,个别高校甚至达到了70%。
高考,作为选拔人才接受高等教育的基本方式之一,首先体现的应该是受教育机会平等,包括入学机会平等、接受教育的条件平等、学习成功的机会平等。其中,入学机会平等是关键。在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财力有限、教育经费困难、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国情下,保证这种平等显得更为重要。因此,重点大学招生“去本地化”就是一种回归。
重点高校生源本地化表明,现行的高校录取制度存在事实上的就学机会不平等,实质上是存在教育特权。重点大学招生“去本地化”是一种进步的同时,也要看到这仅仅是向教育公平回归的第一步,离消除教育特权还有一段路要走。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