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消息 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总量位居全国第一,今年更是面临29万人就业的压力。昨日,市人事局公布的我市大学生就业刺激政策透露,困难毕业生参加就业培训,政府将补助“生活费”。
据了解,我市此次推出的就业援助计划中,对本地生源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办理未就业登记后,将可享受1年免费就业推荐服务;对参加就业培训的,按每人400—800元的标准给予就业培训补贴;对符合条件参加创业培训的,按每人1200元的标准给予创业培训补贴。
对经市相关部门认定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可持相关证件到市、区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办理登记,免费接受就业培训、就业实习和推荐就业等服务。各级机关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人员时,免收其报名费。对就业援助对象,在规定职业培训期间,按每人每月150元给予生活补贴。
此外,我市出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刺激政策,除了就业援助外,还包括吸纳就业、创业就业、增强就业能力等方面。
招一个毕业生 可获5万元贷款额度
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吸纳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占企业职工总数30%的,贴息贷款额度提高到300万元;对不足30%的,按实际吸纳高校毕业生每人5万元计数,最高不超过300万元;在300万元额度内,按实际贷款可享受50%的贷款贴息。
市区政府建立的小额担保基金,可为吸纳高校毕业生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提供100万元以内的担保。
政府补贴 养老医疗失业保险
按照我市商贸企业、服务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标准,对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养老、医疗、失业三项社会保险给予补贴;岗位补贴按照我市现行失业保险金标准的75%,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给予补贴。
“三支一扶” 毕业生享优惠
全市每年选拔一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事“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三支一扶”计划服务期限为3年,参加该计划的大学生生活补贴按国家规定的事业单位新招聘人员的工资标准和增资办法执行,按月发放,同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
参加“三支一扶”的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并考核合格后,所服务的事业单位有空编的,直接招聘为正式职工;参加全市事业单位招聘和公务员考录时,按规定享受政策优惠。
高校毕业生创业 办证一律免费
给予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创业补贴2000元,补贴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业符合条件的,免交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申请个体工商户,创办合伙企业或独资企业登记的,一律不受出资数额的限制;高校毕业生创办科技型、环保节能型企业,工商注册资本金达到3万元即可申办,其首期出资额外负担只需法定数额的10%。
3年扶持毕业生 创办300家企业
在今年年底前,持《再就业优惠证》办理减免税手续的高校毕业生,3年内可享受再就业税收减免优惠政策。
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及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创业社区为依托,建立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力争3年内扶持高校毕业生创办300家企业,吸纳5000名高校毕业生就业。
每年百场招聘会 提供5万岗位
由市财政在就业专项资金中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各项公益性就业指导、招聘活动顺利进行。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每年举办100场以上公益性招聘活动,组织用人单位进高校专场招聘会300场,提供5万个就业岗位。
市人事、劳动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的指导和服务,通过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使相关专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帮助其提高就业能力。
财政按人头补贴 接纳实习企业
在我市重点发展的钢铁、汽车、石化、电子信息、造船、先进装备制造、纺织、轻工、能源环保、创意、现代物流等行业中,选择规模大、管理较好、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建一批“武汉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确保每年实现1.5万名以上高校毕业生实习。对承担高校毕业生实习的武汉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由市财政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予以适当补贴。
本地高校毕业生 总量全国第一
链接:
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11万,比2008年增加52万人。湖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36.7万人,其中研究生3.1万人,本科生16.2万人,专科生17.4万人。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则达到25万人,此外据测算,武汉地区历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存量约为4万人。据了解,与全国主要城市相比,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总量位居全国第一。
2008年,湖北省有42万高校毕业生,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28万人。据统计,2008年武汉地区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67.5%,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约4.1万人。
据省教育厅有关部门统计,截止到2009年3月1日,应届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平均为20.56%,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武汉大学、华科大等部属高校签约率稍高,包括落实了单位、保送上研究生和出国的学生,大约在35%-40%之间。另据最新统计,全国11个主要城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35.6%。(记者 秦杰 通讯员 汪绪永)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