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动态 > 教育新闻 > 综合新闻

教育部门应远离大学排名 给予恰当的纠正和引导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09-02-22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未知

  近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简称教育部学位中心)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它对全国高校2007年~2009年度的学科评估结果,以排名和分数的形式体现,洋洋大观,一目了然。有评论赞誉它是“悄然”登场,“不带任何商业色彩,没有近几年风起云涌的各色民间排行榜惯用的炒作和渲染”。 
  商业色彩在这里似乎成了贬义词,其实不然,比如媒体借给大学排名之际吸引一点非高校类的广告,或者借此推销推广自己,都属正常表现。但商业行为的生命力无法靠谎言、劣质和不当交易来长久维持,它必须建立在公信力的基础之上,一旦失去这一立身之本,商业色彩与其载体也就离被抛弃的末日不远了。

  商业色彩,甚至于商业化操作,其实并不可怕。但有一种东西却比它厉害多了,它不需炒作和渲染,也能迅即传播开来并使得相关者无法漠视其存在;它即使失去公信力,也能左右大量资源,继续它的负面影响力,这就是“行政化”。和商业化相比,它更值得人们警惕和担忧。所以,我反对大学排名“官方化”、“行政化”。

  成立于2003年7月2日的教育部学位中心,是“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所以在旁人看来,该机构的所作所为无一不会染上浓厚的官方色彩。也正是这层色彩,使得它能够拥有其他社会组织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与号召力。

  此次,教育部学位中心对除军事学门类外的全部81个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不是采取强制性的手段,而特意强调“单位自愿申请参加”,从表面上看来是在有意淡化其官方色彩,从评估的结果来看,参加者众,拒评者少。这种影响力究竟是来源于该组织的权威性、公信力还是因为其耀眼的官方背景?明眼人一看便知。目前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评奖活动,即使由独立的社会组织发起,大都也要拉上政府部门的“儿子”、“孙子”,或者宣称能邀请某些政府官员颁奖,以撑门面,看重的正是行政对于资源的吸附力。

  我不赞成由具有教育部背景的机构对大学进行各类排名,主要原因在于,这类排名违背了一个重要原则,即开展排名的机构与参与者不得具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教育部作为大学的管理者,手中握有大量资源以制约和调配高校的行为,此次排名在某种程度上是否会强化这一特点?

  旨在规范大学排名机构行为的“柏林原则”认为,排名可以提供一种市场观点,以作为政府、认证机构以及评价机构有关评估工作的补充。显然,它并不认为,排名可以带着官方色彩的身份出现。

  有人认为,这份由“官方”低调推出的大学排行榜,“无疑更具权威性,对报考的考生来说,也更有参考价值”。确实,此次排名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比如它注重分类评估,采取与国际上主流的教育排名评估指标体系接轨的指标体系,还首次较大规模地聘请百所重点高中校长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主任等参与评价。

  但是,任何一项抱有美好愿景的设计在操作过程中都有脱轨的风险,如果把“官方”简单地等同于“权威”,是过于草率的想法。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由独立于政府和大学之外的第三方机构对大学进行排名,是一种可取的方式。发布大学排名在国际上才兴起20多年,还远未成熟,目前较有影响的排名大都出自媒体,包括《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英国的《泰晤士报》、德国的《明镜》周刊、加拿大的《麦克林》杂志和日本的《钻石周刊》等。

  大学排名是一项对专业化、科学化要求甚高,也相当复杂的工作,再公正的排名都避免不了争议和责难。由具有这种资质和公信力的中介组织对大学进行评估,既可向教育部门提供可资参考的市场观点,又能避免政府权威受到质疑和伤害,是两全其美的选择。

  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大学排名,因种种问题尚无法确立其公信力的形象,教育部门要做的,不是取而代之,而应该给予恰当的纠正、引导和鼓励,将其部分职能和优势转嫁到中立的组织上来,以帮助培育其健康生长的土壤。

标签:新闻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洞察高考趋势,把握未来脉搏 点亮智慧之光,照亮高考之路

教育新闻EDU NEWS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高考资讯NCEE INFO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高校招生CELEB INTV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