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试第1名的同学填报了船舶专业,前10名的同学无一人选择经济、管理相关专业。”
刚刚过去的周末,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自主选拔录取的面试同时结束。上海交大副校长印杰发现,参加该校此次面试的120名浙江学生表现得非常理性。很少有人盲目追逐热门专业,学生在填报志愿时都有自己的思考,能理智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志向的学校和专业。
尽管不排除考生在选报专业时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但逐年推进的自主招生考试,确实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这些中学生和他们所在学校的教育。 “他们开始关心学业以外的东西”
17岁的梅茜(化名)参加了复旦和交大的面试,她被老师询问了很多关于四书的问题。“老师并没有难为我”,因为她一坐下自我推荐的时候说喜欢吹长笛和背四书,老师就即兴问了一些问题。“提问的段落还是有点偏,没人跟我探讨过,我有种遇到知音的感觉,非常兴奋。”
梅茜的业余爱好从高中起就基本转入“地下”,好像不学高中课本就是不务正业。但在自主招生考试中,她感觉是“地下工作”帮了自己。
我国的高校自主招生始于2001年、2003年,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率先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到2008年,全国有资格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高校已达68所。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从2006年开始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与从2003年22所高校开始的“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有一点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两所高校以面试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而高考成绩只作为参考依据。
“他们开始关心学业以外的东西了。”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郑方贤在谈及这3年的“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给考生带来的变化时说。
上海交大副校长印杰强调,自主招生面试最重要的是考查学生本性的东西,看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在面对一个问题时的直觉。“面试完全是开放的,学校竭力避免自主招生成为应试教育,所以不为专家准备统一的试题。我们希望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看他的综合素质怎么样,是不是我们希望招的那种学生。”
印杰以“你每个月用多少零花钱?怎么用的?”为例指出,问题给学生发挥的余地,他的回答可以反映出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而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事先也不易准备。
上海市格致中学校长张志敏认为,自主选拔方式更强调引导学生从重视知识学习向能力培养方面的转化,对应试教育是一个冲击,“应试教育的观点在一些老师、家长的头脑中非常顽固,需要这样的冲击,这不仅对学校的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导向,对社会选拔人才也是一个很好的导向。”
上海市位育中学曾组织被名校预录取的学生向学弟学妹传授经验,这些学生几乎一致提醒学弟学妹,在高中阶段,兴趣爱好一定要广泛,多参加各种科技、社会实践活动,多进行课外阅读,不能偏科,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的自主招生对推进素质教育有很大的作用”,上海市实验学校副校长徐红说,大学自主招生的测试题注重的是平时积累,而不是死记硬背和“临时抱佛脚”。“许多同学为了抓分数,拼命做练习,结果收效甚微。实际上平时多看书、多看报,以及注重自己活动能力、策划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一些非重点中学的学生也有机会了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对记者说,通过自主选拔录取的学生,即使不进行自主选拔,也能考进来。但是有些潜质,不是考试能选拔的。“我们剔除了一些擅长考试的人,经过这个考试过程,又在入校后接受通识教育,会对他产生长远的影响。”
秦绍德说,以往只有重点中学的学生有参加自主招生的机会,现在一些非重点中学的学生也有机会了。“这两年,有些非重点中学的情况很好,进复旦的人数节节上升,表明学校培养有方。反而有些重点中学参加面试的学生在下降。”
以卢湾区的向明中学为例,由于该区人口较少,从生源质量上与一些市级示范性高中相比,并无明显优势。然而该校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上非常有特色,学生的特点是实践能力较强。在复旦大学实施自主招生后,高考成绩不再是衡量学生素质的唯一标准,该校学生的能力在面试中得到充分发挥。
郑方贤表示,就自主招生试点院校而言,首要的是把考生文化知识之外的内容尽早纳入考核之中,就是要更多地采用面试方式作为选拔考查的依据。“中国现阶段每年有1000多万考生,绝对不缺所谓高分考生或者说能完成大学学业的考生,无止境地追求高分甚至所谓状元考生则把应试教育推向极致,这有悖大学的社会责任。” 不仅是对学生提要求,也是对中学提要求
复旦大学一位参加面试的老师认为,自主招生不仅是对学生提出要求,而且是对中学提出要求,“现在的学生,从小学生到中学生都太被动了,按理说,通识教育并不是大学的责任,而是从小就应该开始。”他认为,现在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的面还不大,“如果大了,就会对中学产生更大的影响。”
“我们的试验对中学有一些影响”,秦绍德说,但他也指出,转变教育观念是全社会的事情,“家长即使有先进理念,也不敢拿自己的孩子作试验品”。
秦绍德以目前社会正热烈讨论的文理分科问题举例,他表示,文理分科的由来是为了应对高考的需要而产生的,并不是应对培养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应试教育越来越强化,文理分科已经成为家长和中小学为了适应应试而采取的教育分科,“这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教育的本质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发展的人。”
秦绍德说,大学校长大多赞成中学文理不分科,这是从培养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不是从某些技术细节来考虑问题。“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的水平测试,就是10门课都考,这就是指挥棒。我不要求你每门课都学得好,但是不希望你非常偏科。”
复旦附中校长谢应平很赞同秦绍德的观点,他表示,复旦大学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就需要学生具有通识教育的公共基础,而过分偏科的学生就不一定适合复旦大学,这意味着复旦大学希望接受发展更全面、综合素质高的高中毕业生,并不强调学生拥有某一专长或偏科。
谢应平透露,从往年被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反馈情况来看,相关的水平测试和面试完全不是应试导向的,而是以素质教育的理念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
延安中学校长李汉云则认为,两所高校的自主招生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当大学招生不再只重视书本知识,而看重更具体的能力时,那些一直关注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学校其实并不受影响,甚至更为有利;而对某些盲目加班加点、片面追求分数的学校来说,这个方案则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促使学校的教学方向变化,促进教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本报上海2月20日电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