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26.9%的大学生在遇到障碍时,能够冷静处理,这是记者昨天从上海市教委发布的《上海高校勤工助学对大学生素质影响调查报告》中获悉的数据。教育专家指出,大学生缺乏解决现实生活的能力折射出他们的思维狭窄,与他们做了太多客观题有关,而生活中的问题大都是开放性的。
上海市教委在对大学生勤工助学情况调查时发现,大学生在勤工助学工作中遇到障碍的比例达61.9%。而在遇到困难时的处理方式上,仅有26.9%的学生选择“冷静处理”,23.4%的学生选择“寻求他人帮助”,5.1%的学生选择“不知所措”,6%的学生选择“顺其自然”,其他学生弃选。
从大学生勤工助学中折射出来的问题表明学生在处理困难的途径上相对单一。对此,专家指出,大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狭窄,和他们所受的教育训练密切相关。眼下无论文理学科,考试时大量使用客观性试题,四个选项答案罗列供学生选择,这与现实中的问题大不相同。生活中的问题大都具有开放性,它的解法要靠自己去探求,鲜有现成答案。所以客观试题虽然不乏种种优点,但是它对于思维训练存在缺陷:容易固定学生的思维模式,养成面临多方面多层次选择时的惰性,缺乏综合判断取舍的能力等。有这种缺陷的人,遇上问题就只有“一根筋”,缺少思维的发散力。
专家表示,学校教育应尽可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思考,在考试时,应尽可能地减少客观选择题,少出那些能在课本上现成找到答案的题目。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