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提交

解读大学教育中学化:一切从管理方便出发

高考资讯网  更新时间:2008-12-31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梁子民 毕文昌

  梁:中国大学有一个趋向,就是本科教育的程式化和统一化,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有统一教材。虽然从全国观察,同类教材有许多种,教师可以从中选择,但教材一旦确定,教师基本上就得按教材讲授,一些思想懒惰的学生也乐于教师这样讲授,因为这样容易应付考试。所以现在大学本科教育中,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这种情况相当普遍,大学本科教育,越来越像中学教育。

  毕:这可称为大学教育中学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首先源于现在的教育理念,以及这种理念支配下的管理模式。现在的中国高等教育,既不是以学生为中心,也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行政管理者为中心。一切从管理方便出发,特别喜欢整齐划一。教材要统一,教学要统一,考试要统一。这种统一偏好的直接后果,就是对学生和教师的不信任,以为教师和学生的自由空间一大,就会乱套。这种统一化的管理行为,将使得中国大学各自的风格特色渐行渐远。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将看不到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的教学有什么区别,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的教学有什么不同。

  梁:这种整齐划一的模式,也不是新鲜事。民国时代的大学是各具特色的。 1952年院系调整后,中国的大学就走向整齐划一了。改革开放之初,刘道玉那一批教育家的探索,使一些中国大学重新走向特色化、个性化。近十几年,似乎风水又转回来了。特别是高校评估的指挥棒,使这种整齐划一的趋势更明显了。

  毕:什么叫大学?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有什么区别?我觉得,基本的一点就是大学的教学应当有学术性。学术研究的特点就是探索未知,惟陈言之务去。中小学教育不排除以传授现成知识为主,大学则一定要以研究和探索为主。中国出现现代大学以后,有这种好的传统。教师讲授自己的研究心得,是民国时代大学的普遍风气。教授的风格不同,学术背景不同,学术兴趣也就不同,这些在大学里是极正常的事。陈寅恪过去上课对学生说,前人讲过的,不讲;外国人讲过的,不讲;自己讲过的,也不讲,只讲自己新的研究心得。这才是真正的大学教授!这才是真正的高等教育!虽然,一般大学教授达不到这样的境界,但那个时代大家都心向往之。现在统一教材、统一课程、统一评估一来,教师就很难有个性了。陈寅恪再世也没办法。

  梁:其实中学也可以不是一个模式,也可以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傅国涌编过一本《过去的中学》,老校友回忆了北京师大附中、天津南开中学、江苏扬州中学、浙江白马湖中学这4所名校,当时一些中学教师就是学术造诣很高的名师,中学课堂就是自由讲学的平台,使得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启蒙,所以人才辈出。现在也有一些中学教师,受过很好的学术训练,有很高的学术热情和创新精神,但当今中国的高考制度太强势了。面对巨大的应试压力,哪一家中学也不得不屈从高考指挥棒。即使某些教师有孙猴子的本领,在如来佛的手掌心里也很难发挥。

  毕:目前绝大多数中学只能是标准化教学,学生只接受一种观点的灌输,只背诵一种标准答案,一旦面对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就会出现不适应。时常听说一些大学发生低年级学生听到教师的新鲜观点,反应过敏,乃至状告老师的事,就反映了教育模式化的困境。本来,解决这个困境的出路应当是让中学教育走向多元和开放,减少中学生进入大学的不适应。现在情况相反,是让大学教育模式化,向中学靠拢。

  梁:现在不光是大学教育中学化,还有硕士生教育本科化。统一命题,抄书背书这一套,已经向研究生教育严重渗透。各个层次的教育都缩水了。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的确很快,据有关部门统计,2007年,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招生570万人,在校生1738.8万人,研究生招生42.4万人,在校研究生110.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在学人数位居世界第一。单纯看数量,这都是民国时代不能比的,也是改革开放以前不能比的。但从另一个角度衡量,如果培养出来的研究生普遍只有本科生的水平,大学生普遍只有中学生的水平,不论对国家还是对社会,对学生还是对家长,都是巨大的精力、财力的浪费。教育管理的导向不对头,可能把整个民族的今天和明天都忽悠了。

  毕:但愿这不是危言耸听。(梁子民 毕文昌)

 

标签:新闻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教育新闻Education News
高考资讯Entrance Information
高校招生College Ad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