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提交

教育厅长痛批八问题:大学越来越不像学术单位

高考资讯网  更新时间:2008-12-17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郑燕峰

  12月16日,山东省教育厅在官方网站摘要刊登了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在近日召开的山东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论坛上的发言。作为山东省的最高教育主官,齐涛厅长认为,当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术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存在学术底线失守、学术从业人员的世俗化、学术研究“大跃进”现象等八个问题。

  齐涛厅长认为,第一个是统一的职称评审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不相吻合,职称评审面临何去何从的问题。

  他认为,职称评审的最终趋势应该是多元化,不同学校的教授实际学术水平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在评审、待遇等各个方面有所体现。

  第二个问题是学术评价的非学术化倾向。

  他认为学术评价非学术化有三个表现:

  第一个表现是新一轮的量化。他说,上世纪80年代的量化表现形式是不看内容,只要有铅字就算成果。现在新一轮的量化和过去相比,只是形式的不同,理工科以是不是SCI或EI、文科以是不是核心期刊为衡量标准,以获奖、项目的数量为衡量标准。新的量化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政策导向的问题。

  第二个表现是学术评价行政化。他指出:“现在社会上似乎认为,学术职务、行政职务高就等同于学术水平高,这有情可原,但在大学中却不应当有此认识,有的大学规定评定二级岗须是全国性学术团体的负责人,这实在太不应该了。”

  第三个表现是“一刀切”。一是评价标准“一刀切”,特点不同的学科使用相同的衡量标准。二是学术论文概念界定“一刀切”,学术和文化不分,只要是文章、只要是学术期刊发表的就划归学术论文,学术文章、理论文章、文化文章、普及文章分类不清楚,都属于学术论文。三是身份要求“一刀切”,“唯学历”、“唯身份”,所有的高校都在引进博士,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在追求教师中博士的比例、某某称号教师的数量。“这导致了一些具备学术潜质或自学成才的不具备那些条件的人才被完全堵在了门外,华罗庚的故事几成绝响。”

  他认为第三个问题是学术底线在一些区域的失守,表现为学术道德的丧失、学术规范的缺失和学术创新的薄弱。齐涛说:“抄袭现象越来越严重,从做学问的角度,抄袭就是剽窃、掠夺别人的精神成果。很多人对这种现象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一篇文章里面没有几句是属于自己的话,甚至通篇都是剪切粘贴别人的内容。”齐涛说,学术文章太少,学术专著寥寥无几,找本有学术含量、原创性的、真正的学术著作很难。

  第四个问题是学术从业人员的世俗化。齐涛痛斥学术从业人员追逐职务、金钱、荣誉、地位,当包工头,当权威,当霸主的现象屡见不鲜。“板凳宁坐十年冷”的人已经非常少了。

  齐涛提出的第五个问题是学术评审的异化。有些评奖甚至都成为闹剧了。

  第六个问题是学术研究的“大跃进”现象。他说,所谓学术研究的大跃进有两个表现,一是全员学术,不论是什么类型的教师,什么类型的人员都要求学术工作量的考核,甚至对在读的研究生也要求发表论文的数量,从而造成一种假繁荣;再就是人人都架上“小高炉”,大炼钢铁。许多人不甘为人下,不甘做助手,不甘做一般作者,至于自己的“小高炉”中炼出的铁能有何用,就不去管了。齐涛质问:“在这种背景下,发表的论文数量不断攀升,甚至跃居榜首,是喜还是忧?”

  第七个问题是人员结构的不平衡性。一个学科、一个单位,教授是不是越多越好,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是一些大学越来越不像学术单位。

  齐涛说:“在目前这个转型期,虽然责任不在某一个具体的方面,但我们应该牢牢树立大学的学术本位意识,等将来有一天可以全面回归大学本来的时候,我们要知道大学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现在也要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一些真正做学问、做研究的人,能两耳不闻窗外事,远离考核,远离评审,给他做研究需要的条件。”齐涛说,“养士,可能更有助于保留大学的根本。” (本报济南12月16日电 记者郑燕峰)

 

标签:新闻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教育新闻Education News
高考资讯Entrance Information
高校招生College Admi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