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幅画整体感觉可以,就是冷暖色不太协调,就好像一盘菜就是少了放了点盐,你这些布纹补上一些暖色就好了”,美术老师罗老师刚一走进正在画画的学生中间,就被学生们围住要求指点自己的画。
如果不留意窗外的情景,很容易以为这是一所中学在上美术课,不过窗外周围的环境却是一片果园风光。这个被果园包围的培训中心是专门为参加美术高考的考生而设的特殊培训班,行内人士称之为“升大班”或者“画室”。
每年广东省美术联考都在1~2月份举行,联考之后就是各大美术院校的院考。为了在考前突击提高应试水平,每年10月开始,就会有万多名美术考生就有接万多名美术考生从各地赶来广州,报读报读形形式式的“升大班”。
据统计,2008年广东省美术考生达到2.3万人,创历史新高;而每年高校美术专业的招生计划约为6000人,录取率只有大约1:4,比高考总录取率的1:2还要低。上线难,进好学校更难,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例,近几年招生人数都在 1100至1400左右,但全国报考人数达三四万之多,竞争非常激烈。
2008年是高考美术考生人数创历史新高的一年,也是各类“升大班”遍地开花的一年,记者调查发现,今年除原有的不少“升大班”外,更有不少得益于美术专业扩招而就读的毕业生将开“升大班”作为了就业途径之一,有行内人士向记者反映,一些新开的升大班通过高回扣、低价竞争使本来就饱和的“升大班”市场更趋向恶性竞争。
高考扩招带旺了美术高考升大班,但也造成了激励竞争下的价格战,升大班的利润越来越少。在今年扩招步伐放缓的大背景下,升大班逐渐从低价的“薄利多销”的策略,转向保证过录取线的高价市场。
【新路线】 “包过线”高价生
30人小班比500人大班还赚钱
前两年挂阿强名字的升大班,每年能招到700多学生,但今年只招了30人,他说“人少反而更容易赚钱”。
传统大班招生成本占大半
阿强介绍,以往的升大班为了抢生源,价格越压越低,但负责招生的美术老师的“食水”(回扣)却越来越深,在双重压力下,升大班负责人招生越多,收入反而越少。
传统的升大班招生往往依赖地方的中学美术老师代为招生,往往是由他们在当地组织整个班的学生到广州报读。为此付给这些老师的回扣,从早年第1个月学费的3~4成,到现在要占全程学费的4~6成。
阿强说,2004年请美术老师约50元/半日,现在升到80~90元/半日。但学费却从1800/月,跌倒最低只要500元/月。升大班每年仅开学4~6个月,但场地要付全年租金,成本上已无多少水分可挤。阿强说,“每年忙完才发现,大头都让招生的地方老师赚回扣了”。阿强估算,现在普通的大班招生,负责人真正赚到的仅占学费收入的8%~10%,还不到招生回扣的1/4。按中等规模的升大班——500名学生、每生月学费1000元计,利润约为5万元。
5个学生过线就能保本
正因为如此,开拓高端市场成为升大班集体转移策略的新方向。
“协议生”是以保证高考成绩为条件的高价培训方式。以阿强的画室为例,他的“协议生”是指“包过线,不过线退学费,免费复读”,“包过线”又分两个档次:1.8万元包过美术联招线、3.6万元包过本科线。如果不过分数线,升大班扣除 2000元的“颜料文具费”后,将学费退回给考生。
阿强收的30名学生中,3.6万元档次的有10人,1.8万元档次的20人,他预计能过线的有10~20人。他说:“只要有5个人过线就保本,10个人过线就跟传统大班的500人赚得差不多了,如果有20个人过线就更不错了”。
和阿强不同,毕业于广州某大学美术学院、专职开升大班的陈老师今年还是开传统大班。他的画室在小洲村,有学生近200人。陈老师说,这将是他最后一年开大班,明年他也打算才招“协议生”。他说,“我观望别人招协议生有一两年了,发现他们成本低,而且更赚钱。陈老师说,几乎整年的时间都扑在上面,不多赚些钱对不起自己。
【传统路线】 薄利多销
靠办画展、熟人介绍带生源
罗老师是广东遂溪人。他说,来广州读升大班在当地有多年的传统,11年前他考广美时就参加了同样的培训。
老乡、熟人介绍省成本
罗老师的班现有学生近300人,主要来自粤西的茂名信宜、湛江廉江、遂溪等地。据介绍,学生们主要是由师兄带师弟等熟人介绍的方式而来。学生凌云浩来自信宜三中,和他一起来的同学有18人。他说,因为其中一名同学的哥哥既是广美的毕业生,也在这里任教。
班中大部分学生来自遂溪。罗老师介绍,遂溪的升大班风气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形成,因为不少学生从美术院校毕业后找到不错的工作,家长们逐渐倾向于支持孩子报读美院。而且,罗老师还当地的文化部门联系,每年都在当地办画展吸引生源。
“我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久病成良医”,罗老师说。毕业于广美的罗老师,考上广美却有一段辛酸史——他曾连续三年复读,每年的美术成绩都很高分,却被文化分拖了后腿。他的朋友、合作伙伴笑着说:“第三年高考时,他的画简直可以当高考的标准答卷了。”
“升大班”推动小洲村经济
罗老师毕业后就开始办升大班,搬到小洲村也是第4个年头了。罗老师说在小洲村办班的最大好处是成本低,最大的一笔成本是画室装修费,第一年投入了约13万元,之后就没有多少固定投入了。而且是几个朋友合伙教学,外聘老师少;加上通过办画展等形式亲力亲招生,减少了招生成本,利润比一般升大班略高。
记者在小洲村中看到,仅罗老师升大班的方圆500米内,就有近十间以画室为名的升大班,中午时分,临近瀛洲市场及周边的快餐店挤满了来自全省各地的美术考生。
在小洲村办班多年的梁老师告诉记者:“我们给小洲村带来了不少经济效益,大量考生的租房需要也带动了村民的建楼热情”。记者看到,虽然全国房地产市场正在走下坡,小洲村到处是在建楼房。梁老师说,小洲村靠近大学城,教育资源方面丰饶,但房租却比市区低很多。同时,罗老师认为,治安好、远离市中心影响,是小洲村的环境优势是吸引众多升大班的重要原因。
过万美术考生齐聚广州冲刺
每年10月到第二年的2月,都是美术高考“升大班”的黄金时段。在这每年短短的5个月里,有接近两万考生在广美(广州美术学院)周边的“升大班”里做最后冲刺。
升大班在广州存在了很多年,过去主要集中在广美晓港校区和华南师范大学附近,近年来由于大学城建设,小洲村的升大班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多了起来。据广美教育系教师苏坚估计,全省参加联考的两万多名考生中,近九成会到广州参考各种“升大班 ”。这个数字与升大班的罗老师提供的数字相吻合。罗老师估计,仅小洲村内就有不下50个升大班,学生人数在3000人左右,全市估计有各类“升大班 ”250~300间,学生人数约在1.8万人以上。
招牌美院老师难得一见
在美院附近办升大班的美院教师阿强,在接受采访时要求记者不要报道他的姓名。他说:“我们美院的老师自己办班,就像公务员上班炒股一般,总有点像不务正业的嫌疑。”但无论务正业与否,不少升大班的招生广告均把“美院教师授课”作为招生时的金漆招牌,招徕各地的考生。
但作为金漆招牌的阿强,却甚少在这些升大班里给学生上课。多数时候,都是由他从广美和广大(广州大学)等高校找来的在读学生上课。而在赚美术高考的钱的同时,他还十分痛恨现行的美术高考制度。他说:“现在的高考,逼着学生画这种没什么意义的静物画,思维都被限死了,懂什么艺术,不过就是应付考试罢了。”记者问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开升大班,他说:“明知道不对,不过你不开别人也照样开,人总是要生活的嘛,有时候也得昧着良心赚点生活费。”
记者发现,不少学生读升大班都是冲着美院老师上课而来,但事与愿违,来到广州后见到美院老师的机会并不多,大部分课程都是由这些美院老师的学生来上课。
支持 升大班为学生创造更好艺术条件
“过来人”马就照是凌云浩的同乡,从美院毕业5年,正从事设计行业,有房有车在同辈人中属于年轻有为的一族。
他回忆起9年前从家乡到广州参加“升大班”,称之为“迈入美术殿堂的第一步”。他感慨道:“在乡下小地方,连好画都没见过,老师本身也是半桶水,怎么能画得出好画呢?”
考前突击带来突破
他认为这种“升大班”最大的好处在于营造了学习的氛围,打破思想僵局,他说:“在家乡学习,始终跟着老师一笔一画地画,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升大班里有来自不同地方的考生,能吸取别人的长处。”
梁老师总结了学生们在升大班学习的三个过程。首先是从“不懂什么是好画”到“懂得什么是好画”。进入第二阶段后,很容易眼高手低,发现“自己根本不懂画画”。只有突破第二关,才能有所进步。罗老师也赞成这种观点,他说:“高考突击班,突击正是为了突破”。
马就照对当年的突击班老师感恩良久,他称之为“领路人”。他说:“只有过来人,才能体会领路人的作用之大”。他回忆时也提到自己曾经历过的、“一夜间感觉自己不懂画画”的阶段,他说:“那时我发现这样画也不好,那样画也不好,那时候真想就此放弃”。就在那时后,他的老师一句简单的话把他带出了难关,这句话是“没关系,过两天就好了,我们都有这个阶段,突破了你就成功了”。
现在,小凌也正在处于这个阶段。他告诉记者,自己每画一幅画并不期待老师的赞许,反而期待老师的批评。他说:“有时我觉得自己画得不太对劲,但又看不出问题在哪,很需要了解高考的老师的一句指点”。记者发现,这种想法在学生中并非少数,无论是在罗老师的画室还是梁老师的画室,或者是美院教师阿强的“炒更”画室,只要他们一出现,学生就纷纷围了上来要求教师指点。
质疑 “这种世界奇观不是艺术教育”
“升大班”红火的同时,也引起了美术教育者的担忧。
当其他毕业生都在学习文化课的高三阶段,美术考生们到了广州来专攻美术,文化课的落后是否能培养真正的艺术人才。广州美术学院教育系的苏坚教师就曾做过“咒考试”的行为艺术,表达这种想法。
他认为这种升大班过分强调对现实的摹写,是对艺术教育的背离。“多少人堵在‘考上考不上’这个死结上,‘艺术不艺术’他们全不关心!”
画画“默写”远离艺术
苏坚说现在的高考招生制度以及由此衍生的“升大班”,无异于“手把手教会他们画好、背好一个水果、一个鼻子”,到了考场上再“默写出来”。他认为这样非常荒谬,考试让众多学生以为学艺术就这么简单,所以“一大堆凡文化课不行、脑袋瓜不灵”的学生都转进来学艺术。
苏坚进一步对各类“升大班”进行了批判,他说:“遇到各种参加考前班的美术考生,我会老实告诉他们那样学艺术不行,即使学好了也不能证明什么,因为艺术不能那样学,学好了那也不叫艺术。他们即使听明白了也没用,因为考试就是这样的,不这样学怎么行呢?”
对于不少“升大班”聘请本科一年级的学生甚至没考上的学生授课,苏坚称之为“考试制度给他们搭起了一个背经论律的讲台”。他说:“他们中的许多人从应试技术能力 上讲绰绰有余,但这和艺术无关,这是世界奇观!艺术书店中那一堆堆所谓的高考辅导书和影像带,世界上绝不会再有第二个国家的艺术图书市场有这般奇观。”(撰文 记者 王勇幸 摄影 记者 龙成关)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