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经合组织(OECD)发布了2008年的《教育概览》。报告指出,各国政府在教育事业方面都有很高的抱负,希望在质和量两方面都能提高,然而公共预算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从数量上看,几十年来教育参与量和产出量仍在继续增加,且增速超过以往许多预测。随着经合组织多数国家基本上普及高中教育,近来最大的教育发展发生在高等教育。1995年有37%适龄青年进入高校,而现在经合组织各国平均高校入学率为57%。不过,以过去的趋势预料未来总是很难:高教事业是在技术进步的驱动下继续保持高速发展,还是势头逐渐变缓,相对收益下降,目前不得而知。20世纪初很少有人预料到经合组织各国高中教育会在世纪末得到大力普及,因此同样难以预料高等教育至本世纪末的发展情况。
现在能够确定的是,无论是由于工资较高还是就业前景更佳,争取高教学历的动力目前仍很强劲。而且劳动市场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也大幅提高。
报告还指出,同样可以确定的是,单靠增加教育投入是不够的,同时还需提高教育效率。经合组织经济总司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经合组织各国即便维持现有教育投入水平,仍有使教学成绩提高22%的潜力。这表明教育界需要效法其他行业,努力地改革,提高办学效益。经合组织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显示,教育投入经费的多少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最多只有轻度对应关系,也就是说,经费固然不可缺少,但并非是优异教学质量的充分先决条件。
今年的教育概览对此问题进一步展开讨论,审视了各国对经费投入的政策选择,包括在学生课时、学习年数、教师课时、班级规模(替代措施)以及教师工资等方面的侧重。结果表明,高中教育经费水平相同的国家,可能会有差别迥异的各种政策选择。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为何教育总开支和学生成绩之间并无简单对应关系。例如按学生人均计算工资数(用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表达,以拉平各国国民收入的重大差异),韩国与卢森堡大大高于经合组织平均水平(分别为15.5%和15.2%,经合组织平均为10.9%)。但韩国在教师工资较高的同时,每班学生数也较多。而卢森堡教师人均工资高几乎完全归因于班级规模特别小。为提高教育事业的效率,各国需仔细考虑这些政策选择,更好了解它们与教育经济效益的关系。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