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1+1》2008年7月3日播出::善待灾区考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以下为节目内容。
导视:
近12万考生今天高考,防震、防疫、防暑、防汛,还有自我心理调试,一场特殊的高考备受各界关注。
单独考试,单独计划,单独划线,单独录取,取消外语听力考试,灾区考生是否应该享受特殊待遇?
同是灾区,因受灾程度不同,又是否应该区别对待?
特殊高考面前,怎样的政策措施才是公平合理的选择?
《新闻1+1》正在解析。
主持人(董倩):
晚上好,欢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今天是7月3日,今天来自四川还有甘肃的这些地震灾区的学生进入了高考考场,开始了他们为期三天的高考。对于他们来说,这次高考是非常独特的,因为这是一次单独命题、单独考试、单独划线、单独录取的考试,对于灾区的这些考生到底应不应当采取这种特事特办的办法呢?今天我们演播室请来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程方平。
程主任,您怎么看对于灾区考生的这次特殊的对待?
程方平(特邀观察员):
我觉得这是在一种特殊的情况采取的一个特殊的政策,我觉得它不光是着眼于对每一个考生让他公平,更着眼于灾区未来的发展,因为灾区更需要有更多的人才被培养出来为灾区重建服务。
主持人:
您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点上的政策,它可能会对未来一段时间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程方平: 对。
主持人:
《新闻1+1》给您不一样的解析,首先我们来关注一下今天灾区延迟进行的高考。
(播放短片)
解说:
这是我国恢复高考31年以来最特殊的一次高考,当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高三考生都已经填好了志愿,在家中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四川和甘肃部分地区却有近12万的考生在今天上午九点才刚刚踏进高考的考场,迎来了自己延迟将近一个月的人生大考。
考生1:
经过复习过后,我觉得不会有影响。
考生2:
地震过后,我们也感受到了世界各地对我们的支持。
工作人员:
昨天我们的考务人员再次对考前学生的住宿、安全、食品安全等进行了检查。
解说:
5月12日和7月3日在2008年之前从来就不是什么重要的日子,但是,因为一场突然而至的灾难,5月12日在日历本上被永远定格为黑色,7月3日也成为了灾区高三学生的人生中重要的一天。经历了这次大地震之后,这些身体和心灵遭受了创伤的孩子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走进考场,全社会的目光也都聚焦在他们身上。
绵竹中学老师:
现在我们学生的情绪基本稳定,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复习,应该是有了比较好的进展。
解说:
延期举行的考试时间是7月3日、4日、5日三天,四川和甘肃两个省加起来一共有119928名考生,这占到了总考生人数的1.1%左右。如此人数众多、规模之大是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高考延考。特殊的考试在特殊的考场进行,这次大约会有78%的考生在本地的活动板房里参加考试,有15%的考生在本地经过抗震鉴定合格的教室里参加考试,还有极少部分考生是在异地参加考试。
绵竹市教育局长:
目前还设置了两个特殊的考点,一个就是在重庆的新桥医院设置了一个考点,总共有三名文科考生,我们的工作人员和公安已经到达了新桥医院。第二个,我们在德阳(市人民医院)旌南分院设置了一个特殊考场,这些都是“5.12”大地震受重伤的学生。
解说:
不在教室里高考的考生恐怕在恢复高考之后都没有破例出现过,有四名考生今天就破例在四川德阳市人民医院为他们布置的病房里进行考试。
除此之外,学生到省外考试也属于全国恢复高考来的首例。图片中的这三个小女孩今天就在重庆新桥医院为他们布置的考场——病床、轮椅上答题考试,这是有史以来首次跨省市为少数异地考生设考场。
赵光清(四川德阳市招生办综合科科长):
一个考生是高位截肢,她自己要求坐椅子,椅子已经给她准备好了,考试疲倦了的时候,她还可以伸展一下(身体),可以休息一下。另外还有两位考生不能坐到凳子上考试,只有把她们的病床推下来,安在这个地方。
解说:
这次延考的录取工作将在7月24日左右开始进行,54天前,这12万的考生其实已经提前通过了一次人生大考,风雨之后更加坚强,也祝愿他们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灾区考生表现出与年龄不符的成熟感
主持人:
今天的语文的高考的作文题题目是“我最想说的”,今天我们的记者石岩就在考试的现场进行采访,接下来我们连线一下石岩,听听她采访到的一些什么样的结果。
石岩,你好。
石岩(中央电视台记者):
董倩,你好。
主持人:
石岩,我们知道今天的高考作文题是“我最想说的”,经过你今天一天的采访,你了解到参加高考的这些考生他们都说了一些什么样的话?
石岩:
好的,我今天上午是比较早的时候,8点钟就到了位于温江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的考点,这个考点是由3594名来自都江堰9所中学的考生今天是在这里进行异地高考。到中午11点左右的时候,有一些孩子陆陆续续地走出了考点,因为有一些家长牵挂这些孩子的考试成绩,不远千里的,有的是从九寨沟,有的是从宜宾,有的就是家住都江堰的家长就想来看看孩子考试情况,给他们安慰和鼓励。
很多学生和家长在考点门口相聚的时候,他们互相交流的时候,我们也是站在旁边,聆听了他们的一些对话。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有一个都江堰一中的一个叫付琪(音同)的女孩子,她一出来以后就跟爸爸在一块,从爸爸的手中接过了包,背在自己的身上,然后跟爸爸说,她今天的作文是怎么写的,当时我的印象,就是听到她说她用三种颜色来描述三个人,每个人给他们一个很简单的定义。她说我最想说的三种颜色是红、蓝、白,这个蓝虽然它很忧郁,但是她想到的一个人是屈原,她用责任和忧愤来概括屈原这一代名士可能在她心目中的一个地位,就是说我们可以有很多的抱负,但是当国家有难,民族有需要你来担当的时候,我们用一种忧愤和责任意识去面对这些。她在描述白色的时候,她想到的是残疾舞蹈演员谭丽华,她表演的《千手观音》给人一种圣洁,给人一种很顽强的生命力,她说虽然她有了一个残疾的肢体,像我们很多包括在地震中这次受到心理创伤和肢体损害的很多人,可能都需要像谭丽华那样,虽然自己的肢体残疾了,但是要有一种很顽强的生命力,赋予别人一种很顽强的生命的特征,所以她想到了圣洁和顽强。在谈到红色的时候,她说,我一提到红色的时候就想到了一种温暖和生命,这是我们这些天来最容易想到的一种颜色,就是来自社会各界的关爱,特别是那些当时在抗震抢险一线,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拽过来的、抢救过来的、救援过来的,给他们以重生机会的那些救援人员、医护人员,她说我要说的是感谢。
所以我觉得这个孩子可以说经过一种灾难的磨砺和洗礼,他们对生命有了一个更丰富、更博大的认识,也可以说对人生的思考就更加深入和厚重了,这是我觉得这些孩子表现出了与他们年龄不相符的一种成熟。
主持人:
好的,谢谢石岩从前方给我们带回来的报道。
我们再说说刚才我们关注的语文作文题,就是“我最想说的”。您作为一名研究教育的工作者,您觉得今年给灾区学生出的这个作文题出得水平怎么样,出的内容您怎么评价?
程方平:
我觉得这个作文题出得很有深度,也很开放,它就使有各种各样经历的人都能够有话说,我觉得这样的开放的题目便于学生把他的积累、把他的情感、把他的想法比较充分地表现出来,能够在有思想性的基础上,同时还能尽情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我觉得这个题出得还是很有水平的。
主持人:
您觉得会不会有这样一种负面的情况,就是因为学生一旦写这样的题目的时候会触景生情,他会联想到自己在大地震里面,比如说有的孩子的父母双亡,他会触及到他很不愿意提起的一些东西,会影响考试情绪,您觉得呢?
程方平:
我觉得这对每一位考生其实都是一个锻炼,其实也是一个考试,考试不光是知识的考试,也是对人的精神的、思想的一种考试,所以刚才提到的那个学生的作文里面,她就比较开放,当然她可能家里还是比较安全的,但是对于每一个受过灾难的人,我觉得这也是一种通过反思,通过回顾,对她是一种整理,让她更坚强,或者让她更想到这些故去的人给她留下的希望。我觉得对于一个民族来讲,它的下一代如果能在这种动荡当中、灾难当中得到锻炼,这对于一个人生来讲,从另外一个角度也是一个现实。
主持人:
人们在这次大地震之后一直在关注这场考试,他们到底是得多还是失多。因为有些评论说,对于经历过这么一场巨大的灾难之后,他们在心理上已经一下子成熟起来了,这是他们的得。
程方平:
对。
主持人:
但是作为一个年轻人,在他们在生命的最脆弱的,最需要关注的时候遭遇了这么一场大的灾难,又是他们的失,您怎么看待他们的这种得和失?
程方平:
我觉得得和失可能在不同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人可能都会有不同的结果。人生的考试也会是多次的,这是一次以知识为主的考试,但是从这里面也可以促使人民去思考,去整理自己的思路,我觉得得失有时候不能从一时来看,比如说我们这次考试有些学生发挥得很好,有些学生发挥得并不是很好,并不很理想,但是这对他来讲都是一个很好的经历。
主持人:
但是高考就像您刚才说的,这是一次主要考知识的考试,而且高考对于人之所以它重要,就是在于它对于人生来说这是一锤子买卖,所以您觉得经历过这一场巨大的灾难,在心理上对这些学生来说是不是有很大的负面的作用?
程方平:
因为谁都不愿意遇到灾难,但是灾难有时候可能会有多方面的作用,有的人可能会消沉,但是更多的人在社会的关爱和支持下,他们会更积极地把这种苦难变成一种前进的动力,变成一种自强的动力,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社会能给大家这样一种积极的推动和鼓励。
主持人:
这是我们最美好的期望,最善良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有一个好的结果、未来。
程方平:
对。
考期延后的利与弊
主持人:
我们再来看延考本身,因为延考整整往后延了一个月的时间。
程方平:
一个月的时间,对。
主持人: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快一个月了,有人说这个延考对灾区考生来说是公平的,因为要给他们时间,让他们恢复,让他们去温习他们可能受了灾难冲击的知识。但是也有人说,这种温习是不是管用,对他们来说是不是必要,因为家没了,亲人没了,朋友没了,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要给他们一个,虽然大家尽力了,但是给他们提供的只能是一些替代用的,比如说一些帐篷或者说一些板房,他们没有很好的像其他学生那样的复习条件,你觉得对于他们来说,这一个月是不是足够,或者说这一个月对他们来说是不是应当有的一个月?
程方平:
我觉得是应当有的,因为即便是今天来看,这些政府和教育考试部门都做了很多的工作,很人性化的,很体贴的,但是我觉得对于这些考生来讲,经历这么大灾难,应该有这样一个时间来缓冲一下,来让他们捋捋思绪,来让他们去恢复到一个相对正常的状态来参加考试。刚才前面的小片子里也特别提到了,这是30年来遇到的一个新问题,因为1976年唐山地震的时候还没有开始高考,所以这确实从各个方面来讲都是一个新的问题,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从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考试部门来讲做得还是很到位的,做得还是很正确的,尽管有些人认为,可能对有些地方或者有些常规的考生有一些不公平或者怎么样,但是我觉得公平不光是结果公平,它还有程序、过程的公平,这些方面我觉得都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教育界的工作人员,这种做法政府和主管部门做得都是非常好的。
主持人:
好,刚才在演播室里面我们在关注高考延考这个现象本身,接下来我们还会关注来自灾区的考生在参加完这次高考之后,他们还会享受到哪些优惠的政策,我们的节目稍候继续。
主持人:
欢迎继续关注我们的节目。
前不久,教育部的副部长赵沁平在灾区看望那些正在紧张备考的灾区考生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绝对不会让灾区考生吃亏”,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了解一下,教育部以及相关的各高校对于这些来自灾区考生的一些优惠的政策。
(播放短片)
主持人:
有请英雄少年出场。
(字幕显示):
2008年6月27日,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
解说:
这两位获得“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称号的同学名叫申龙和王佳明,他们都是北川中学高三三班的学生,王家明是班长,申龙是生活委员。地震发生后,他们不仅帮助老师组织本班同学成功自救,还积极组建救援小组,带领同学在废墟中通宵抢救幸存师生数十人。
白岩松:
在这儿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根据四位同学本人的意愿,经有关高校考核并报教育部总政治部批准,他们分别被北京大学……
解说:
由于在地震中表现出色,申龙获得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王佳明则被清华大学录取,和他们一样来自灾区的成都市彭州中学高三学生欧阳宇航被国防科技技术大学录取,四川理县中学高三学生张博被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录取。
申龙:
感谢党和政府给我这样一个很好的机会,将来我一定会用我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祖国,报效国家。
解说:
事实上,这四名提前录取的高三学生只是被全国人民都关注的灾区42万考生的代表。地震发生后第二天,国务院有关领导就特别提出对灾区高考要特事特办,随后,教育部同意四川、甘肃两省推迟高考。然而就在全国高考前一天,灾区高考的时间还未确定。
王旭明(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对于灾区推迟高考的考生,请你们放心,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保证这些考生的利益,其中包括单独命题、单独组织考试、单独划线、单独录取等等,全国的高校对灾区的考生还将扩大招生名额,所以(灾区)的考生,请你们放心,安心地准备高考,安心地复习,争取考出好成绩。
解说:
就在此前一天,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在陕西宁强一中看望紧张备战高考的学子时也动情地表示,绝不会让灾区考生吃亏。
新闻同期:
为体现国家对灾区考生的关怀,教育部专门出台了针对灾区考生的招生录取倾斜政策,今年在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灾区招生的1000多所高校,招生指标将在原计划的基础上增加2%。同时,教育部还将协调有关高校将各学校的可调剂计划向三省灾区特别是重灾区倾斜。
孟军(清华大学招办主任):
清华大学在增加四川招生计划的基础之上,高考录取机动指标也将向灾区试图倾斜。
新闻同期:
在录取过程中,国家将对抗震救灾表现突出的考生给予保送、加分等政策。
解说:
为增加灾区考生的录取机会,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兰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不少高校决定,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在高考录取时,向灾区考生倾斜,有的学校对四川重灾区的考生采取降低10分到20分调档的优惠政策,一些高校还表示,只要灾区考生达到录取分数线,将不退档。
王人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办副主任):
只要灾区考生达到我们学校调档分数线并且专业服从调剂,我们学校将保证全部录取。
解说:
对于没有深入高校的灾区普通高中毕业生,教育部也做了妥善安排,高中毕业生可以在中等职业学校学习一年,毕业时获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应该说,对于地震灾区的考生,政府和高校已经尽了最大的可能给予政策倾斜。
主持人:
程先生,我关注到刚才您一直非常认真地听各种各样的关于大学还有教育部出台的这些优惠的政策,我想听听您的评价,对于这些优惠政策。
程方平:
我觉得这些优惠政策其实,一个就是给灾区的考生更多的机会,一个就是加入了一些,比如说在抗震救灾当中表现比较好的,这个就是在知识的考评之外,对这个人的精神、觉悟和其它非智力方面因素的一种考量。我觉得这些政策其实不仅应该在今年实行,在明年、后年,在一段时期内,其实也都应该有这样的倾斜政策。
主持人:
其实您说到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因为地震,我们从显性带来的灾害,就是给今年的高考考生带来了影响,今年马上就出台了一系列我们可以惠及考生的优惠政策。但问题是,对于地震当中不仅仅今年要参加高考的,明年参加高考的,后年参加高考的这些学生,他在未来参加高考的过程中,会不会仍然享受到这些优惠政策?这也是人们非常关心的。
程方平:
因为这个包括我们制度的恢复、条件的恢复,其实还要有一个时间,包括今年说的取消外语的听力,因为我们看到很多都是在简易房里学习和考试,有些条件确实还是很艰苦的。在这些方面我想一个是高校教育部,其实现在已经调动了很多的人力,到当地去支持、指导,但是在这方面我觉得恢复到原来正常状态还是需要一个时间。
优惠政策应视受灾程度不同而不同
主持人:
您看到加分的政策,包括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目的非常好,就是希望能够尽最大程度,别亏待了这些灾区的考生,但是我们说到灾区考生的时候我们一概而论的,可是灾区考生里面可不是一概而论的,他们能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有的是重灾区的,有的是轻灾区的,还有的虽然被划进灾区,但是他本身并没有受灾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看待这种优惠政策,因为比如说像父母双亡或者说家里失去了亲属,这就属于在精神上受到了严重打击的孩子,可能受如此重创的孩子在参加高考的时候,他的成绩会不如那些来自轻灾区的孩子考得好,本来他们是最应该受到政策保护的人,也许没被政策保护到,这个现象怎么看?
程方平:
这个现象我觉得在每一项改革和探索当中,它都需要有一个过程,一开始的时候,政策可能是比较粗犷的,像您刚才讲的,它有一些具体情况没有被照顾到,这种情况会不会发生,据我个人来判断,可能会有这种现象,但是在一个政策刚刚推出来的时候,它是需要有一个摸索和调整的,一开始粗犷,它会逐渐根据情况做一些调整,甚至在各个学校的政策当中,如果把工作做得细,可能这种现象会减少和避免。
主持人:
您的意思是说,比如说他家里遭受了丧失亲人尤其是直系亲属的重创之后,他的学习成绩也许会离各种各样,一本、二本、三本,都离得很远,在这种情况下会对这样的学生会有更多的优惠,是这样吗?
程方平:
比如说现在有些除了文字的考试以外,有的还可以通过面试更加进一步地了解,另外学校里和社区或者说他的监护人也有理由通过一些渠道去反映一些情况,但是在这么大量的考生里面,它也是一个需要做梳理、了解的。我个人觉得这个政策总体的导向是对的,但是在用的过程当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具体分析。
善待灾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主持人:
您刚才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说我们从媒体上看到北川中学有一位高三学生说:“我想上大学,我要去北京,因为这是我妈妈的遗愿。”假如这位同学,他的分数没有到北京大学的分数线,我们怎么兼顾对他的这种情感上的照顾和对公平的考量?
程方平:
第一,公平是一个相对的公平,而且对每一个人的愿望也要根据个人的现实和社会的现实,包括他这次考试的具体情况,我觉得对于我们现在这个国家来讲,除了上大学以外,刚才也特别提到了,如果能够上到大学,或者能够找到自己合适的理想大学,他现在也是有学习机会的,包括通过职业教育,给他一个比较好的职业技能,为他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是能够打下一个基础的。而且随着我们的教育的不断改革,很多人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仍然可以成才。
所以我觉得我们过去在通常的情况下,大家都以为上了名牌大学就能够成才,其实这个观点也应该去改变,因为我们灾区的建设和我们国家的发展是各方面人才都需要的,而且各种人才以后都有通过各种渠道能够深造的机会。
主持人:
其实我们采取了这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就是希望他们别吃亏,但是有的时候恰恰是由于这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反而会给这些来自灾区的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被别人好像特别照顾,有一种弱势群体的感觉,怎么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
程方平:
这种现象其实在一个政策的执行过程当中,我们的执行者要在这些方面特别注意。如果要像您刚才讲的,它变成了一种怜悯,这样其实不利于这些人的成长,而且要让这些考生们知道,国家或者是教育主管部门,这个政策体现在你个人身上,其实是为了这个地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富强,是为了你以后能够更好地报效国家。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