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形式灵活多样 内容贴近学生实际
如今,在云南师范大学,从大一到大四都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16个课时,4年共有128个课时。这门课的内容贴近学生实际,以传统时事政策教育为主,拓展出“校风校训”、“禁毒防艾”、“就业指导”、“心理健康”4个板块,深受学生欢迎。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但在推进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难题。3年前,云南师大在进行这门课程教学时,国内外发生什么大事,就组织什么样的专题讲座。这样的课程安排很被动,教学方式单一,还无法保证完成学时;而一些贴近大学生实际的内容,却又没有课时保证。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用好用活128个课时?在探索过程中,云南师范大学构建了以传统时事政策教育为主干,拓展出4个板块的“大形势政策课”框架。为使每个板块都能做实,学校在社会发展学院设置了教研组,整合校内外的资源集体探讨、攻关,编写教材。在4个板块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衍生出与“形势与政策”主干课程有很强关联的专业课、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课课程群,由此形成一套特色教学模式。
“国际国内形势的传统时事教育是这门课程的主干。”社会发展学院院长罗文说。学校开设了“知识经济”、“理性爱国”等30多个既紧扣国际国内形势,大学生们又迫切想了解的专题,深受大学生喜爱。
生活在云南,云南的形势如何,尤其是就业形势怎样?云南师范大学通过让学生了解云南省情,了解云南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掌握就业技巧,真正贴近学生实际。
一门覆盖全校学生,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很大变化的课程,实施难度很大。云南师大原来的时事课教学主要由社会发展学院承担,涉及心理健康或就业指导等内容的由其他部门承担,由此形成“各自为政,各管一块”的格局。开设了“大形势政策课”后,学校整合各部门资源,成立了“形势与政策”课建设领导小组,学校领导亲自挂帅,每年投入15万元支持这门课程的改革,编写校本教材,开展集体备课,共同组织实施教学。
新的格局适应了这门课,学科交叉性强,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变化快,师资队伍结构多元等现状;同时,还加强了各职能部门及相关教学实体、学院的横向联系,既有较大的机动性和实用性,又充分发挥了各教学单位和教学人员的潜力和优势。
学生4年需完成128个课时,被设置为5个学分,实行学年考核制,每学年考核一次,计入成绩。考核的方法也灵活多样,如进行开卷考试、写论文报告等,深受大学生们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