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教育部加强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纪实
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部直属高校中75个党委班子、89个行政班子完成了换届,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同志成为高校领导班子的主体和骨干力量,一批60年代出生的年轻同志逐步走上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的岗位,平稳顺利地实现了直属高校领导班子的整体性新老交替。5年来,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以加强高校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强领导班子思政建设
思想政治建设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灵魂。多年来,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实践。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石亚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学校党委中心组是加强直属高校领导班子思想理论建设的有效载体。该校党委中心组学习每月一次,形成了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巡视组对中国政法大学的评价是“中心组学习不走过场,很有质量,很有成效”。据了解,各高校党委中心组注重理论学习及在自学和调研基础上的集中学习研讨,很多学校还把干部参加中心组学习情况贯穿到干部述职、民主评议和年度考核的各个环节,使理论学习由“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
在高校领导班子的组织建设中,教育部党组始终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以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目标作为选人用人的导向,努力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选好配强直属高校领导班子。与此同时,全力开展以培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建设。5年来,教育部党组坚持党组主要领导同志与高校党政一把手谈心的制度,坚持召开一年一度高校党政一把手参加的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和直属高校咨询工作会议;坚持部党组领导与新任(转任、连任)同志的任前个别谈话和干部宣布大会前与党政领导班子全体成员集体谈话;坚持选派特邀联络员和直属高校巡视工作组到校巡视、派员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年度考核测评会、开展专项工作调研等,及时摸清高校领导班子的基本情况,找准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使思想政治建设更加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干部培训堪称高校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谈及干部培训,山东大学校长展涛和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李元元均表示“收获很大”。展涛37岁任山东大学校长,至今已有7年。他连续3次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作为十七大代表进京开会前夕,展涛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说:“参加三届中外校长论坛,感觉中外大学的问题很相似,我们在同一个平台上思考当前问题和把握未来走向。”谈及在中央党校一年的学习,李元元校长认为:“这是一个值得珍视的学习机会。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开始逐步转入科学发展轨道,高等教育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们的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脱产学习期间,我一直在思考两大问题:一是发展环境在不断变化,如何积极应对;二是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后,如何更上一层楼。”
5年来,教育部积极选派高校主要领导干部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习,并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为主要培训基地,有计划、按步骤培训高校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同时,拓展加强高校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新途径。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开展了“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选派一批副校长到国外大学的相应职位学习。5年来,教育部选派了104位高校领导赴中央党校、干部学院学习;连续举办直属高校中青年校级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4班次、高校领导干部进修班7班次、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13班次,500余位现任校领导和600余位学校中层干部参加了培训;组织实施了15期“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360位高校领导干部接受了培训;成功组织了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300多名大学校长参加论坛,为高校领导干部拓宽国际视野,提高能力,提供了平台,开拓了渠道。
以优化结构为目标,做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调整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多年来,教育部党组多次强调,要办好一所社会主义的新型大学,关键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特别是要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标准选配好党委书记、校长。
在工作中,教育部坚持严把思想政治素质关,牢牢把握选人用人的标准和条件,始终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凭德才用干部,严把组织考察关;坚持把广大干部师生赞成和拥护作为衡量干部的标尺,不断落实群众“四权”,严把民主透明关;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集体领导的作用,始终采用“票决制”讨论决定干部任用。5年来,按照部党组的总体部署和安排,教育部直属高校中75个党委班子、89个行政班子完成了换届,先后共调整干部1483人,其中,正职271人,提拔任职505人,连任571人,交流任职173人,免职348人。
教育部人事司司长吴德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注重全面提高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驾驭全局工作能力的同时,力争在班子年龄结构上形成梯次,在知识和专业结构上实现互补。目前,教育部直属高校领导干部760人。其中,中共党员723人,占总数的94.9%。在年龄结构上,50岁以下的362人,占总数的47.5%,其中45岁以下的177人,占总数的23.2%,平均年龄50.8岁,基本实现了年龄结构上的合理梯次配备。从学历来看,具有博士学位的372人,占总数的49.7%;具有硕士学位的160人,占总数的21.4%。与5年前相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下降了4.3岁,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提高了20.8个百分点。此外,80%的直属高校党政班子中配备了妇女干部,还有一批党外人士走上了领导岗位。
按照“一手抓配备、一手抓后备”的工作思路,教育部党组始终把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校后备干部队伍作为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战略任务。各直属高校党委严格按照教育部党组的要求,注意发扬民主,坚持工作程序。在人选推荐上,坚持扩大视野,拓宽渠道,杜绝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在后备人选的培养方面,注重长期培养和近期使用相统一,制定后备干部近、中、长期使用规划,按培养使用的方向,把素质好、有发展前途的优秀后备干部,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到一定层次岗位上经受锻炼,积累经验,增长领导才干。
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工作涉及面广,做好高校领导班子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需要组织人事部门与有关地方、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部机关到各直属高校,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积极工作,形成了全方位推动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工作的局面。在制度建设和中管干部的管理方面,教育部积极配合中央组织部完成《部分高等学校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办法(试行)》的修改、完善工作,完成有关中管干部的考察、任免职工作;在高校领导干部的考察、任免方面,认真征求地方党委意见,会同地方党委等有关部门共同到校考察了解情况,积极推动高校干部交流;在干部监督方面,会同纪检部门共同组织好廉政谈话,与新任高校领导干部签订廉政责任书等工作,会同审计部门加强对高校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和离任审计,实现了对行政换届高校100%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目标等。
以完善工作制度和机制为先导,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十七大代表、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在十六大前夕被任命为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深有体会地说:“回忆武汉大学合校当初,校领导班子13人,平均年龄54岁。5年来,选拔了一批40多岁的副校长进入班子,班子实现了年轻化,专业化程度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任职试用期的推行,使党的群众路线在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落到实处。”
据了解,教育部党组在总结过去民主推举校长试点和部机关公开选拔司局级领导干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在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进行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副校长的试点。中国农业大学一次拿出5名副校长岗位面向校内外进行公开选拔的做法,在全国高校中开创了先例。西安交通大学在公开选拔中出现了三个突破:首次拿出学校全部副校长岗位进行公选;首次从海外引进人才担任副校长;首次有国家机关正司级干部通过公选应聘到学校担任副校长。5年来,中国农业大学等13所直属高校先后进行的公开选拔副校长工作,使51名同志走上了高校领导岗位。这些新任副校长全部具有大本以上学历,其中,博士31人,7人是来自国外和国内其他部门或高校。
2006年,教育部党组决定对直属高校开展巡视工作。这项工作从2006年10月开始试点,2007年上半年全面展开,将在5年之内对所有直属高校巡视一遍。巡视工作按照“定期体检、发现问题,排除隐患、健康发展”的基本定位,主要从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贯彻教育部党组决议、决定情况,处理学校重大问题情况,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选拔任用干部情况,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等方面对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进行监督检查。
干部“能上能下”问题,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难点。教育部人事司副司长魏士强向记者介绍,几年来,教育部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一是坚持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行严格的任期制。二是不断推进干部任前公示制和试用制。三是积极探索符合高校特点的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既鼓励高学历、高职务、年富力强的专家学者从事管理工作,又要求他们在任职期间必须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切实履行职责。此外,一部分学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在学校领导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将适时退下来,重新回到教学科研第一线,集中精力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教育部组织实施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等项目中还明文规定:受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或担任创新团队带头人的校级领导干部必须辞去所担任的领导职务。
5年来,一大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广大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走上了校级领导岗位。与此同时,注重以组织建设推动学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把思想政治建设贯穿于组织建设的始终,高校领导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和改进,为推进高等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本报记者 唐景莉)
《中国教育报》2007年10月12日第1版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