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代表中国内地出战2007国际大学群英辩论赛
8月22日,本届中国大学网络辩论赛决赛落下帷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最终战胜重庆大学,摘得07国辩会网络辩论赛桂冠。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三辩曹吉安也夺得决赛最佳辩手称号。
今日辩题重回大学象牙塔——“高等教育应该宽进严出还是严进宽出?”,可以说是紧密贴近辩手们的生活和体验,便于辩手们的充分发挥。但今天的比赛,用网友的话说——“中南赢得有道理,但赢得不好看”。
正反方激烈交锋
上半场,一向以攻守严密著称的重庆大学为正方,开场就展开了小范围防守战术,给高等教育下定义,认为其包括全日制和成人两种,以否定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来放窄立论面躲避对手进攻。重庆大学从辩题的两端立论:宽进可以给更多人受教育机会,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国民素质;而严出则是对社会负责,是解决当前大学生质量普遍下降的最好方法。
而反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则认为,现代社会有分工,人才需求有层次性,并非所有人都需要接受高等教育,考虑到现实高等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看,严进宽出才是教育资源配置的最佳方案。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正方继续强化自己的立论,从高等教育旨在培养与塑造人的角度出发,强调只有宽进严出才更能够让更多人接受教育,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并多次就现实中接受高等教育的途径变宽了好还是不好向对手发难。
反方接过剑锋,以“接受高等教育的途径变宽了,但每一条途径都加强管理,提高门槛,最终仍为严进”的观点将正方的进攻消解,并始终将攻辩的重心放在高等教育资源有限的现实情况上,认为资金、师资跟不上,“学生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方法并不能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还造成高校负债累累的情况。“99年至2005年,我国新增770所高校,平均每3天新建一所。我们可以三天盖起一栋大楼,但我们三天能培养出一位大师么?”一句反问,气势汹汹。
正方继而另辟战场,就高等教育应该严出还是宽出发起另一轮攻击,指出“宽出”与教育高质量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选修必逃,必修选逃”成为大学生的常态,并最终造成现今的大面积失业现象。反方一度被带入到陷阱中,最终指出“宽出”并非不管不问,而是“严进”与“严教育”下的高毕业率。
评委中场点评难掩失望
评委们的中场点评,难掩对双方的失望。石述思评委用一句玩笑话表达了自己对上半场两队的看法,“决赛的艺术就在于谁犯的错误更少,中南在这场不精彩的比赛中给我带来的痛苦指数要更小一些。”而评委老梁也认为双方表现太拘谨,没能带来一场高期望值的决赛。
下半场双方论点互换,但与上半场相比并无太大改观。或许是受中场评委点评的影响,双方将一些社会问题纳入辩论中。
正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针对反方重庆大学提出的资源匮乏问题,给出新观点,认为资源紧缺不一定是扩招带来的,更是由于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也正因为此,才造成现阶段中国蓝领人才的匮乏。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之路在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下半场双方还一度纠结于某些数据论据,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师生比究竟为1:10还是1:16”打了好几回合的口水仗,令评委不禁连连摇头。
“要问路在何方,先问身在何处”
“要问路在何方,先问身在何处。”这是今日最佳辩手曹吉安在辩论中的一句话,也是评委张泽群对两支辩论队的点评和寄语:“我在立论时没有听到自己想要听到的话,我想这正是因为你们作为辩论的一方,不知道自己究竟身在何处的原因。”
因为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所以立论时双方都没能将对论题的深入解剖与分析系统地呈现出来;因为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所以造成了整个辩论过程中“视野狭窄、观点偏激、论证简单而论据虚弱”。
评委老梁也指出,下半场双方的辩论言辞中充满了自己作为“211工程大学”学子的优越感,正是这种优越感使得双方无法将辩题外延。“辩论中不能脚踏实地,寄希望通过枯燥的数字来击倒对方。但这样的攻击是无力的。”
由于获胜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将代表中国内地学校,于今年11月与海外高校教授,张泽群评委为这支队伍指出了几个自我提升的根本点,即哲学补课、更多的社会学思考以及系统的语言、思维训练。队员们要从自然观、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角度出发构筑自己的辩手观。
“我对辩论这个活动直到现在都充满了敬意,请大家莫把神圣当儿戏。”一句话,语重心长,道出张泽群的心声。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