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快速导航 投稿说明 学历验证 高考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动态 > 教育新闻 > 综合新闻

2006:孔子学院成为中国“软实力”的最亮品牌

高考资讯网更新时间:2007-07-14文章来源:新华网作者:吴晶、吕诺

   新华网北京1月1日电(记者吴晶、吕诺)过去一年持续攀升的“汉语热”令中国主管汉语推广的官员感到“震撼”:平均每4天就有一所 “孔子学院”在海外诞生。

    2005年7月,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在京召开,向全球25所“孔子学院”授牌。至今,“孔子学院”已发展到123所,覆盖49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合作举办“孔子学院”的申请仍然源源不断。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许琳说:“海外通过汉语学习中国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需求十分迫切。‘孔子学院’已成为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最亮品牌。”

    据统计:2003年,美国有200所中小学校开设中文课,2006年增长3倍;2004年,中国派出69个对外汉语教师,2006年应需求派出1000名志愿者和1000名教师;2005年,海外有近3万人参加汉语考试,2006年翻了一番。目前全球学习汉语者超过3000万人。

    在令人鼓舞的数字背后,许琳同时也感到压力:“孔子学院”供不应求,对外汉语教师、汉语教材编写仍然严重不足,对外汉语教学思路亟待扭转。

    据统计,目前现有1000多种对外汉语教材,但易于外国人学习的并不多,有很多外国人不理解的内容。例如,教材中编入的愚公移山的故事,外国人大多会觉得搬个家不就解决问题了;英语国家通常说“我”,而汉语由于中国人性格内敛而多数说“我们”;新加坡人认为厕所的“厕”字读音很难,在华文教育中用“卫生间”或“洗手间”取代了“厕所”。

    蜚声海外的中国文化学者余光中、余秋雨等都曾呼吁:汉语应该走向国际化,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与时俱进、逐步简化,打破曲高和寡的局面。

    许琳指出,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真正困难是不能贴近外国人的思维和生活习惯。目前中国正在采取向外招标、中外合编的办法,加紧编纂国别教材。在教学方法上打破过去的“语法带路”,让外国学习者先培养语感;中国也在改革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培养体系,将教程从先教汉语转为先教外语,让未来的对外汉语教学者在增加驻在国认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学习。

    中国20年前开始开展对外汉语教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留学生大量来华,对外汉语工作逐步得到重视。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很多对中国感兴趣的国家向中方提出办学的邀请。中国借鉴德国建立歌德学院、西班牙建立塞万提斯学院的经验,以2500年前的智者孔子的名字命名汉语推广机构。

    目前,“孔子学院”由中外教学机构合办。许琳指出,这种合作形式不仅有利于汉语言文化的推广,还间接推动了中国学校的教育改革。不少中国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开始通过友好城市的渠道积极参与海外“孔子学院”建设,签订语言教学交流协议。

    “孔子学院”已成为当代中国“走出去”的符号。根据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的规划:到2010年全球建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就在不久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举办中国文化节,在每个教学楼前悬挂一盏大红灯笼。很多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人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悦。不少人表现出对学习中国文化和语言的浓厚兴趣。

    “国家强则文化盛,国家强则语言强。”许琳说。

标签:新闻
免责声明

本网站的信息及数据主要来源于网络及各院校网站,本站提供此信息之目的在于为高考生提供更多信息作为参考,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最新高考政策解读
历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历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